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在远大空调的生产车间里,原本高强度、需要大量人力的焊接和切割工作,正在由“心灵手巧”的智能化设备完成。而这些智能制造设备,有不少正是来源于湖南本土。
100多条焊缝,每条焊缝用时约20秒,从切换焊点到翻转箱体,再到物料输送,整个工序无需人工介入;40吨重的主筒,两端被铁臂夹住,360度旋转,机器人自动定位完成焊接;一块巨大的钢板,在数控光纤激光切割机的精准加工后,利用率达到97%,且效率提高3倍以上……
远大空调自2015年以来,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推进公司自动化水平,目前公司整体自动化率约35%,预计未来两年内将公司的自动化率提升到50%以上。为推进智能化水平,公司专门成立智能化推进小组,并且与一些优质的设备生产厂家合作,投入使用了一批自动化设备,取得不错的使用效果。
2019年4月,远大空调的生产车间迎来一位“新兵”,这是一台MARVEH6000-8255型数控光纤激光切割机。在车间的激光切割区,它与传统的切割车床隔着过道打“擂台”。
相比传统设备,这台切割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切割速度快、一次成型、定位精准等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支板及小型零件的加工。
整台设备像一座小房子,隔着玻璃,可以看到一束激光正在按照指令,在板材上切割着各种图形,好似一位画家正在创作。
相比传统加工方式,激光切割由原来的9道工序减为3道工序,减少了如下料、码齐点焊固定、钻孔、铰孔、焊点打磨、外轮廓气割等工序,“以前一块板材只有80%可以利用,20%都浪费了,现在提高到96%。”谭文辉说。
隔着过道的这场“打擂”,智能设备以大优势取胜。经过对比,数控光纤激光切割机的工作效率等同于7台Z3050×16/1摇臂钻床。以远大1000万大卡的空调支板为例,上下筒体支板各11块,总钻孔约35000个。传统加工至少需要8天,而激光切割仅需2天至3天,而且加工过程基本无噪声、无切削液飞溅、除尘系统实时开启,极大改善了工作环境。
精准 焊接就像做手术,“零失误”缝合
提到焊接,不少人会想到工人们头戴面具、手拿焊枪的画面。但在远大空调的生产车间里,天一焊接机器人已经替代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在板交箱体自动化焊接工作站,焊接机器人就像医生的手术刀,灵敏而精准地找到焊接部位,20秒完成焊接。
“整个设备有100多条焊缝,不同型号产品只需要调用相应的程序即可。”谭文辉介绍说,在引入自动化设备后,该工作站实现了十多种型号产品的柔性化生产。
除了焊接这一环节,物流线也采用全自动输送,以及工件上、下变位机均实现无人工作业及辅助吊具搬运。
“我们之前采用的人工焊接,需要多次行车吊装、翻转,效率较低。之前该工位配置工人4人,日生产板交2至3台。”谭文辉说,自动化改造后,配置员工减少一半,日产能可达10台。
智能设备的应用,对产品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我们的板交焊接为真空焊接,对焊缝的质量要求特别高,不允许一个漏点。”谭文辉告诉记者,“以前每个月都有5至6个漏点,现在几个月都没有一个,而且人员劳动强度大幅下降,只要会操作设备即可。”
霸气 举起40吨的设备,转着圈焊接
机器人的舞台,不只是小型设备,对于“巨无霸”的焊接需求,同样可以满足。
在天一焊接机器人的不远处,有一台全球空调制冷行业最大的筒体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这套设备同样来自湖南,由长沙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用于焊接非电空调主筒体,最大焊接长度达10米,焊接产品重量超40吨。
“我们最大的主筒体有10米长、2.5米高,以前焊接是人围着设备转,每个面都要焊接到位,现在有了机器人,可以把筒体抓举起来旋转,自动完成焊接。”远大直厂工艺课主管汤普说。
设备投入使用后,这一工序的焊工配置由2人减少为1人,焊缝质量及外观显著提升。“由于设备大,人工焊接劳动强度高,虽然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但是高空作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筒体自动化焊接工作站的投入使用,使操作人员可以站在地面或者升降平台上操作,安全性显著提升。”
来源:长沙晚报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