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最近,中国进入主汛期,各地各部门积极做防汛工作。 最近,在浙江省的防汛应急训练中,无人机“飞翼”和投机、水陆两栖车辆等出现在训练现场,展示了水上救助的优秀技能,引起了参与人员的兴趣。
随着国家防洪减灾体系的逐步完善,防洪抗洪能力大大提高,各种防洪抗洪设施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与此同时,更智能的防洪方法已经推出,手机程序也得到及时更新,以更新最新的洪水情况和预警,智能机器人“冲”位于防洪第一线,海绵城市渗水地面迅速吸收降水……防洪领域的管理思路和应用技术创新使防洪更为智慧。
热门技术大显身手
无人机、机器人、5 g技术……在今年的防洪中,这些人气技术十分活跃,一系列“黑科学技术”全面帮助防洪工作,有效提高了预防措施的机动性和时效性。。
在涨水状况的监测预报中,湖北省积极探索,各种机器在空中、水面、水中分别发挥着作用。 开发了无人机、5 g智能无人救生船、水下探测器等一系列监控设备。
湖北省恩施市电力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向本报介绍说,在洪水监测方面,他们使用无人驾驶飞行器检查电站水库,检查大坝和库区的安全隐患,重点检查库区周围的滑坡情况,及时发现和预测大坝周围的边坡裂缝、滑坡体、危岩等情况。无人机可以到达库区内无人可去的地方,实现检查的全覆盖,降低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另外,为输电线路设计了导航软件“奥维互动地图APP”,移植到湖北省电力循环检查员的手机上,通过无人机循环检查实现了“天眼”导航,实现了超近距离记录杆塔绝缘子和引导线路的运行状况,提高了水的危险性
浙江省海豹救援队公共关系部部长李洁琼向我们介绍,该救援队主要救援任务针对的是钱塘江流域,钱塘江涌动的泥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常常要综合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展开救援。人们可以遥控“水上飞翼”在空中展开救援,并可以设计好回程的路线。抛投器作为辅助,像投射向高空的一个炮筒,利用压缩空气瞬间打开形成一个救生圈,当救援对象在河道比较湍急的地方且距离较远时,就将抛投器打在他的上方,绳子顺着水流飘到救援对象的附近,被救者抓到救生圈就可以获得救助。如果被困者在浅滩等复杂地形还可以使用喷泵艇,它可以很快到达被救者身边将人拖拽上岸。
同时,李洁琼表示,救援本身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不能盲目施救,如果遇到了复杂情况,一般会应用多项技能,这样才能让被救助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生存的最大可能。
在四川,通过与实地情况的结合,在汛情监测方面也做出了创新。成都市三皇庙水文站采用悬挂于缆绳之上的监测仪器流速仪。这种仪器通过缆绳往返于沱江两岸进行测量,可获取相关数据。
最近,住在江苏南京江北新区弘阳广场附近的居民出门时,会发现路边多出了一根蓝白相间的柱子。这不是普通的道路警示标牌装置,而是一个积淹水点监测装置。今年汛期前,江北新区在辖区建设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平台,实现防汛监测体系从大江大河到基层的全覆盖。
这个监测装置有2米多高,顶端有一台摄像机。江北新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处是一处积淹水点,这个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积淹水点的情况,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防汛预报预警平台。工作人员为装置设定了水位警戒值,一旦出现积淹水、达到设定值,平台就会自动报警,便于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中规院(北京)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对本报表示,技术的发展对于防汛抗洪有着很大意义,利用机器人参与到防汛抗洪中,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直接面临的风险。同时,科技力量在精确调度方面也是很关键的,例如对降雨量和降雨时空分布的准确预测、对洪峰模拟的精确计算等,都能在防汛抗洪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图一网与一盘棋”
为了减少汛情的伤害,全国各地还创新思路,积极加强防汛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防汛成效。
长江流域系统的防汛管理是中国防洪体系中的关键工程,三峡枢纽管理局水库管理部技术人员告诉本报,今年,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计划启用,这一计划首次将流域内蓄滞洪区、重要排涝泵站和引调水工程等水工程纳入联合调度范围,联合调度的水工程由2018年度的40座控制性水库,进一步扩展至包括40座控制性水库、46处蓄滞洪区、10座重点大型排涝泵站、4座引调水工程等在内的100座水工程,调度范围也由上中游扩展至全流域。
“范围广是一大特点,今年从水库群防汛提升到水工程防汛,首次将流域内蓄滞洪区、重要排涝泵站和引调水工程都纳入到联合调度范围,调度范围也由上中游扩展至全流域,更好地保障了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三峡枢纽管理局水库管理部技术人员对本报表示,该工程通过联合调度,可以满足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为维护两湖及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和用水安全发挥重大作用。
此外,长江流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也在继续推进中,长江流域内的水文部门与气象部门共用数据库和应用终端软件,实现观测站点数据的共享。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对汛情的预报水平得以提高,有利于了解长江上下游的情况、进行实地调试,沟通协调。据了解,该系统平台的建设,还有助于流域气象服务实现与水利部门防汛“一张图”、与航运部门护航“一张网”、与流域各省气象服务联动“一盘棋”的良好成效。
在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建设中,也需要创新思路,系统推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张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一些特大城市或是复杂地形的防汛中,重视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智慧管理。在防汛过程中,通过智慧联动,可以根据模拟数据,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通过智能管理,也可以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的效益,根据实时数据科学地决定湖隧道的排水功能的开启。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工费。
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为了消除水患,近年来正逐步完善鳌江流域“上蓄、中疏、下排”的系统治理方案。目前,顺溪水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头段防洪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南湖分洪工程已完成初步政策处理。当地人期望随着各种关键项目的进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和水将最终在这片土地上实现和平。
每个城市的建设计划都需要科学的防洪排水方法。有了各类如巡逻机器人、无人机等高科等的加盟,让我们更安全、更有效的防洪措施。感叹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安稳生活。
来源:环球网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