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摘要:对货物进行分拣、搬运、质检、贴面单,然后出库,这些都是王飞飞再熟悉不过的流程。不仅熟悉,每个动作他过去每天都要重复上百遍,因为他曾是菜鸟物流奉贤仓库的一名出库打包员。如今,依然是这些动作和流程,但王飞飞再也不用亲自完成了,替代他做这些的,是他的机器人“同事”和“帮手”。
从去年9月份开始,菜鸟物流奉贤仓库的一名员工换岗位了,从一名出库打包员转变成了一名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他再也不用亲自去对货物进行分拣、搬运、质检、贴面单,然后出库,这些动作和流程都将有他的“新同事”来完成。
进入王飞飞所在的无人仓库,里面是一个23米高的立体仓库,里面堆满了密集排列的货架,以及各种自动导引车、无人叉车、堆垛机和机械臂。王飞飞说:"一般来说,这些工业机器人在计算机上输入数据后可以自动工作。”王飞飞说
每天上班后,王菲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人的状态。机器人“开始工作”后,王菲菲也不能闲着。他必须“留意”机器人,因为它们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
王飞飞告诉记者:“如果哪一台机器人发生异常,我不仅能在这些屏幕上看到,也能在手机上看到,而且机器人本身也会红灯亮。”每当机器人发生异常时,他必须马上赶到机器人的旁边,看看货物是堵塞、掉落还是托盘错误,修正异常状态后,再重置机器人。
“要时刻关注这些工业机器人,我的工作就是要‘照看’好它们,保证它们正常运行。”言语间,王飞飞总会流露出对这些机器人“同事”的深厚感情。因为这些工业机器人带给他的,不仅是身份和头衔的转变,更是体力上的解放和收入上的提高。
“以前我当出库打包员的时候,每天要搬货8个小时左右,走几万步,非常累。现在我只用‘照看’这些机器人,工作轻松多了,收入也涨了不少。而且,以前和我一起分拣货物的有20多个人,我们一天最多处理6000多个订单。但现在一个机械臂每小时就可以处理700至800单。”王飞飞向记者算起了账,一天按八小时算,一个机械臂每天就能处理6000单左右,效率不止翻了一番。
记者了解到,在菜鸟的智慧物流园区,700台机器人可同时作业,不仅如此,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园区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运行,一部手机就可以管理园区。以嘉兴未来园区为例,其作业效率是普通园区效率的5倍。
这只是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应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工业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的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铸造行业、物流行业等领域,并催生出许多新职业。
听到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被认定为新职业的消息,王飞飞话语里也有了更多憧憬。“希望今后我能接触更多工业机器人,成为更专业的系统运维员和自动化仓库运营师。”王飞飞说。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结合,机器人将在未来取代大多数人类工作。然而,到那时,社会的物质财富已经极为丰富,机器人技术革命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福利。人们不再需要为生计而工作,而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精神层面。
来源:光明日报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