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智家2019-04-11 13:28:29 热度:

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是否真正到来?未来太空竞赛需要民营航天“上位”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摘编:在2014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指出,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等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这为民企进入航天领域点亮了灯塔。

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是否真正到来?未来太空竞赛需要民营航天“上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以来,太空一直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太空机器人开始逐步变成新的“宇航员”,其实可以想象,既然太空机器人诞生了,我们就可以直接将太空机器人带上月球或者火星,这样不就更加方便了?

国家发改委2月发布的公告中提出,鼓励外商投资商业航天产业的上下游各领域。其中与火箭相关的投资领域包括运载火箭地面测试设备、运载火箭力学及环境实验设备。翎客航天公司技术总监楚龙飞觉得,这是很好的信号。

充分利用航天资源需要新的举国体制

面向未来太空市场,黄志澄认为需要一种新的举国体制,将现有航天资源充分整合利用。“国家队几十年来经历过失败、总结、大量投资,没有必要让民营航天去重复走这些路。”他说,这种体制要集中全国优势资源办大事,既发挥国家队的主力军作用,又具备民企贴近市场、机动灵活的优势。

黄志澄多次提出建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的主张。

这种经济形式在国内航天领域已经出现。航天科工火箭公司2017年完成A轮12亿元融资,其中包括民营社会资本;零壹空间、蓝箭等公司则引入了包括地方政府资金的国有资本。

但黄志澄觉得还不够。他认为,国内民营火箭公司最需要的是跟航天科技集团开展合作,因为他们需要的技术、人才资源主要在那里。

对此,民企显得比较谨慎。“和国家队的合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张昌武说。

楚龙飞表示,在业务采购或基础设施共用方面都可以合作,但在核心人才方面,目前很难找到体制内外都能满意的合作模式。

民企的矜持情有可原。“双方的关系是不对等的。”黄志澄说,“航天科技集团有技术、有人才、资金雄厚,也按照国资委要求开展了混合制改造。有什么必要去跟民营航天公司合作?”

两大航天集团源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等历史沿革。黄志澄说,如今它们由政府部门改制为企业,过去很多研究所、科研人员都留了下来。除了许多总体设计部门,还有大量研究结构、材料、真空环境、电子器件、空气动力学等应用基础学科,以及研究发展战略、标准化的单位。“这些资源仅服务于集团公司,太可惜了。从集团角度说,放开一些与工程关系不很紧密的研究单位,也有利于自身发展。”他说。

黄志澄希望,我国能逐步建设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将上述资源统筹起来并向全社会开放,提供公益性的服务,更能物尽其用。这需要国家层面来协调、推动。

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是否真正到来?未来太空竞赛需要民营航天“上位”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一个航天梦,想要做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还真能去外太空旅游呢,说不定,太空机器人还是你的导游!

摘编: 科技日报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