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智家2019-03-29 11:24:32 热度:

东方精工巨亏近34亿无疑成为2018年机器人上市企业中最大的一个“雷”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摘要:年报披露季,东方精工巨亏近34亿无疑成为2018年机器人上市企业中最大的一个“雷”,事实上,在前三个季度中,其业绩情况还是相对稳定,急剧变脸的情况下,一方面让人不免唏嘘,而另一方面也引来多方质疑。

业绩变脸

2019年2月27日晚间,东方精工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8亿元,同比增长42.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24亿元,同比下降798.16%。

成立于1996年的东方精工,于2011年8月30日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智能包装设备”和“高端核心零部件”两大板块。“智能包装设备”板块以“智能瓦楞纸箱包装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主。

事实上,除了上市当年、2012年和2015年以外,东方精工在其他年份都修正过业绩预告,并且都是以向下修正居多。

其中,2017年就进行了两次业绩修正,修正原因:主要受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以及各地方补贴政策未及时落地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普莱德上半年订单相应减少,导致公司第二季度业绩低于预期。

前段时间,东方精工又发布公告修正2018年的业绩预告,2018年的净利润由5.5亿元至6.5亿元修正为亏损29亿-44亿元。主要原因在于因收购北京普莱德新电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形成的商誉存在大额减值迹象,基于谨慎性原则,需计提相应的商誉减值准备,预计计提金额约为30.60亿-41.42亿元。

2016年3月,东方精工以47.5亿元向北京普莱德全体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后者100%的股权,其中现金支付18.05亿,另以9.2元/股发行3.2亿股,同时募集配套资金29亿用于支付对价以及投资相关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3月31日的评估基准日,彼时的北京普莱德净资产账面价值仅有2.27亿,预估增值率1992.83%,该笔交易导致东方精工产生41.42亿元商誉。

在修正前,东方精工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称,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后,预计2018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增长幅度为35%-80%。而且,公司“高端智能装备”和“汽车核心零部件”双主业发展态势良好。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景气度提升,子公司北京普莱德预计2018年销售订单同比显著增加。

募投项目停滞

2018年的东方精工产生巨亏,其实从其停滞的募投项目就可见端倪。

2017年2月,东方精工公告称拟募资10亿元用于普莱德溧阳基地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而扩大普莱德的研发和产能。可截至2018年6月底,普莱德溧阳基地的累计投入金额为6188.41万元,投资进度仅6.19%。而这一进度,从2017年9月8日开始,已停滞了9个月。

按照建设规划,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为第一期建设期,拟投资3.06亿元,实现年产0.43GWH的产能;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为第二期建设期,拟投资6.94亿元,累计实现年产2.15GWH的产能。

据悉,普莱德溧阳基地的建设主体是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于2016年3月24日,注册资本3亿元,是普莱德的全资子公司。事实上,普莱德溧阳基地是东方精工收购普莱德的配套募投项目。东方精工称,普莱德产品需求旺盛,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资金是普莱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募投项目停滞不前的另一面,是普莱德接连签订采购大单。

2017年6月26日至7月14日,普莱德分别与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车签订了总价值46.39亿元的采购订单;2018年3月,普莱德又与北汽新能源签署了《2018上半年度采购协议》,涉及总金额约18.69亿元。

同时,东方精工此前一直看好普莱德。上市公司2018年三季报也显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景气度提升,普莱德预计,2018年销售订单较2017年同期显著增加。

计提商誉减值存疑

2016年7月28日,东方精工与普莱德原股东签署了《利润补偿协议》。普莱德原股东承诺,普莱德在2016年至2019年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是2.5亿元、3.25亿元、4.23亿元、5亿元。

2017年4月7日,东方精工完成对普莱德的收购。在完成收购的首年,普莱德的实际扣非后净利润约为2.61亿元,未能达到2017年的业绩承诺3.25亿元。然而在2017年,东方精工却没有对普莱德计提商誉减值。

按照2018年4月东方精工所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说法,普莱德在2016年和2017年累计实际扣非后净利润约为5.94亿元,对比普莱德原股东承诺这两年累计扣非后净利润5.75亿元,普莱德完成了业绩承诺。

而在2018年末对普莱德进行商誉减值时,东方精工称,这一年度的普莱德,综合毛利率降低、商用车业务占比下降、销售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东方精工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曾称,过去几年,普莱德商用车动力电池PACK业务的收入占比最高达到50%左右,毛利率在23%左右,曾是普莱德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矛盾的是,普莱德在商用车动力电池PACK业务的萎缩,2017年高于2018年。由于普莱德的营收主要来自前五大客户,其第二、第三大客户为商用车企业。

2017年普莱德第二、第三大客户情况为:福田汽车交易额为3.48亿元,中通客车交易额约为2.03亿元。2016年普莱德的第二、第三大客户情况,分别为中通客车交易额约为9.46亿元、福田汽车交易额约为6.51亿元。

从2016年到2017年,普莱德与中通客车的交易额下滑了约7.43亿元、与福田汽车的交易额下滑了约3.03亿元。而在2018年,普莱德第二、第三大客户分别是,福田汽车交易额约为1.41亿元、中通客车交易额约为7621.03万元。

从2017年到2018年,普莱德与中通客车的交易额下滑了约1.27亿元、与福田汽车的交易额下滑了约2.07亿元(以上交易额均不含税)。这意味着,普莱德在商用车动力电池PACK业务的交易额下滑金额,2017年远高于2018年。而第一大客户的情况,更是还在上升。

拓展客源难?

在论述普莱德2018年经营时,东方精工明确指出,普莱德拓展新客户存在难度。而普莱德恰恰一直存在与关联方交易的情况。

普莱德被收购之前的股东包括:北大先行、宁德时代、福田汽车、北汽产投、青海普仁等企业。各方形成的产业链分工合作模式是:北大先行(电池正极材料)+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电芯)+普莱德(动力电池系统PACK)+北汽新能源(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应用)及福田汽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应用)。

2016年,普莱德前五大客户营收约为40.4亿元(全部营收40.97亿元),其第一大客户和第三大客户,分别是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车,分别实现销售额约为23.85亿元、6.51亿元,合计约占普莱德该年前五大客户营收的75.15%(以上交易额均不含税)。

在收购报告书中提及,上述关联交易金额较高,且占普莱德采购和营收的比例较高,主要是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并降低投资风险。

普莱德被收购后,仍在实行此前的合作模式。2018年,普莱德第一、第二大客户,分别是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车,销售额分别约为40.13亿元、1.41亿元(不含税),而2018年普莱德前五大客户的营收总量约42.69亿元(注:以上交易额均不含税),对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车的销售额占到了97.31%。

也就是说,至少在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中,关联交易的占比还提高了。

此外,2019年2月21日,东方精工收到普莱德递交的《中长期(2019年~2023年)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北汽新能源、宁德时代与普莱德约定,各方在2019~2023年,还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化合作内容,涉及各方之间的产品采购、供货、货款结算机制,以及在新型动力电池系统方面的合作研发生产等。

来源: 高工机器人网

【文/廖文清】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