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不断消退,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利用先进技术解决用工难、用工贵问题,一场“机器换人”潮正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向全国其他省市蔓延。福建省近日印发的《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该省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万台(套)以上。而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富士康也正稳步推行“三步走”的“机器换人计划”。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上市,餐饮、媒体、金融等行业的“机器换人”也将随之展开。
“黑灯工厂”成现实
人口红利的消退,用工成本的上升,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以及东南亚低成本竞争的双面夹击,都不断压缩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为了降本增效“腾笼换鸟”,由政府力推、企业力行的“机器换人”潮正加快部署,完全由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生产的“黑灯工厂”不断涌现。
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机器换人”发展战略。早在2012年年底,该省就提出到2017年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数据显示,目前该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总量为3.4万台。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凌云表示,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机器人代替传统的产业工人数量约为200万人。
2015年,上海、深圳、河南、湖北、黑龙江等地业相继出台了机器人扶持政策。广东省提出,未来3年工业技改投资9430亿元,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其中,据东莞市政府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9月东莞已有1485个项目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行动,项目完成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7倍,减少用工约8.7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1.1%。
2016年,“机器换人”潮向更多省市蔓延。《河北省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万台。《重庆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10个数字化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00个智能生产单元。福建则提出,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省级重点工业行业逐步实现“机器换工”;到2020年该省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万台(套)以上。
在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企业纷纷开展“机器换人”行动。2011年,富士康CEO郭台铭公开宣布了“三年百万机器人计划”。据报道,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日前表示,公司将分三个阶段完成自动化中国工厂的生产工作,最终目标是实现工厂整体的全自动化运作。目前,富士康在成都、深圳和郑州的工厂都已进入第二阶段或者第三阶段;先后共有10条全面自动化的生产线部署了超过4万台自主研发的Foxbot机器人。
家电企业也是智能制造的主力军之一,美的、海尔、海信等纷纷上马机器人。据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透露,海尔已有四个工厂可以变成“黑灯工厂”,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转型。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