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7-02-13 09:14:00 热度:

首邀机器人表演《花城百花开》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龙狮欢腾,锣鼓喧天。2月12日下午,2017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巡演活动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盛大开幕。

七年七届,广府庙会求变求新,影响力不断攀升,在全国最受关注的庙会排名中,广府庙会已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北京的地坛庙会;微博上也获得超过1000万的话题阅读量。相比往年,今年的广府庙会注重在各个环节上提升品质,无论是创世集、水上庙会还是民俗文化巡游等活动,都在细节上进行了更加精致的打磨。

融合古今 文化巡演展现庙会精气神

和其他南方传统的大型文化庆典一样,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巡演活动也选择以龙狮舞阵开场。一条“中国巨龙”长56米,代表了中国56个民族。而6对喜气洋洋的广府吉祥醒狮,六金六红,代表着金玉满堂、红红火火。长龙还未进场,观众已经沸腾。

广东的舞龙醒狮文化深远,各地都有“龙狮会”。在文化巡演上登场的龙狮闹春方阵,表演团队为广州工人醒狮协会,是广州地区乃至全国、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龙狮团体之一,有“世界狮王”和“金牌狮队”的美誉。虽然“久经沙场”,但为了呈现最精彩的表演,广州工人醒狮协会的表演者们还是早早来到体育场,敲起锣鼓热起身来。

和龙狮队员们一样情绪高昂的还有来自梅花村梅花艺术团的一群退休阿姨。邓阿姨和老姐妹们“贪玩”,平日里就爱打花鼓。“我们打花鼓,扭秧歌儿,既锻炼身体又给生活带来了乐趣。”说起自己的花鼓事业,邓阿姨不无骄傲。她告诉记者,梅花艺术团曾参加广东省相关比赛并勇夺一等奖。“年年广府庙会我们都受邀请,连续参加6次了。只有跳得好,才有机会受到广府庙会文化巡演的邀请。”邓阿姨说。

相比起邓阿姨们,广东民俗特色文化队所展示的内容则更显厚重。他们展示了广府美食、广彩、广雕、广绣、剪纸等。队伍中的张小姐告诉记者,这是她们第一次走上庙会文化巡演的舞台。“以前我们都作为志愿者在观众席上为大家提供服务,今年大家精心准备,穿上了各式汉服,为大家展示广府文化符号。”张小姐说,汉服和广府文化一样源远流长,用它作为展示的着装再合适不过。

本届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巡演的主题为“创·融”,主办方希望通过吸纳、融合各类精彩民俗节目,求变求新,将传统与时尚、世界与民族相融合。因此,除了传统元素,机器人也首度成为了主角之一。巡演中,包括小艾机器人、大黄蜂机器人、靓妹送餐机器人、小胖机器人、小宝机器人在内的各式机器人表演了机器人版的《花城百花开》。表演看似轻松写意,实则需经过诸多参数的调校,才能让机器人们在龙狮、汉服少女之间翩翩起舞,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精挑细选 非遗文化也能优雅呈现

广府文化的品质呈现,并不只是在民俗文化大巡演的台前幕后,本届广府庙会的不少细节都让人留下了高品质的印象。

河南中原庙会的主办方负责人河南省淮阳县文改委主任李俊志第一次到广州参加广府庙会,当被问及广府庙会给他留下的印象时,他好几次提到广府庙会活动的品质。其中,广府庙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项目方式尤其令他印象深刻,“回去之后会考虑把广府庙会非遗展示的方式借鉴回中原庙会。”李俊志说。

李俊志口中的非遗展示是本届广府庙会位于北京路的非遗展区。和大家印象中热闹却拥挤的民俗纪念品展销不同,本届广府庙会非遗展区以“南北荟萃”和“岭南精粹”为主题,仅挑选了21个非遗项目参展。记者在北京路巡展发现,不少市民都在展位前详细的询问非遗作品的制作工艺。

除了对精心筛选的传统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之外,今年的广府庙会还尝试了创意非遗的新展示方式——创世集。创世集一开市记者便迫不及待地去逛了一圈,“蚕宝宝”内的展览虽然是室内展,但大窗户透进来的光,让人感到轻松愉悦。

“蚕宝宝”的设计者公共艺术家叶正华告诉记者,“蚕宝宝”本身是公共艺术品,但也具有实用性,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使用和环保,因此在自然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基本不需要使用室内照明。

实际上,出现在创世集中的展品也是过关斩将才出现在市民的面前。“在这次创世集出现的120项展品,都是通过参赛方式在社会各界征集到的原创文创艺术作品。”叶正华说。记者在巡展中也发现,在3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内,年轻的艺术家想尽各种方式充分利用,一位年轻艺术家甚至制作了可以旋转的转轴展柜展示自己结合非遗元素创作的明信片。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