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听说这几天古诗词很火,各种专业骚客、民间高手、百年才子如雨后春笋涌现于神州大地,令人欢欣振奋。
恰好,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一些人工智能、AI、机器人——随便怎么叫都好——反正是非人类作的诗,被唬得不要不要的。各位姿势水平很高的澎友给看看。
先上诗,第一组:
问:哪首是人写的,哪首是机器写的?
是不是大写的服?
如果说二选一还是比较容易判断(蒙中)的,那再来第二组:
1、云峰
白云生处起高峰/鬼斧神功造化成/古往今来谁可上/九重宫阙握权衡
2、画松
孤耐凌节护/根枝木落无/寒花影里月/独照一灯枯
3、悲秋
幽径重寻黯碧苔/倚扉犹似待君来/此生永失天台路/老凤秋梧各自哀
4、春雪
飞花轻洒雪欺红/雨后春风细柳工/一夜东君无限恨/不知何处觅青松
5、落花
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
问:这五首哪些是机器作的?
沃刚人的诗在宇宙里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里排名第三位。——《银河系漫游指南》
公布答案:第一组左边一首,第二组中2、4、5是机器所作的诗。
从词语拼凑到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造诗机
实际上,以上的机器诗可以说是当下机器所能达到的较高,甚至可能是最高水准了。
知乎专栏作者萧瑟在《当AI邂逅艺术:机器写诗综述》一文中,认为机器诗歌生成的工作,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在计算机诞生之前,就有好事者弄了个高频诗歌词语转盘,转到哪个词就记录下来,然后连起来形成一首“诗”。这种诗自然会出现类似“苹果吃姑娘,残红杀马特”,逻辑不通,不伦不类的句子。当然,也可能偶然搞出“澎湃是个好新闻”这样的佳句。
这个套路叫做“word salad”——把各种词语像沙拉一样拌在一起,在有了计算机后,被引入进去,成为早期的机器诗歌生成方法。
根据萧瑟的介绍,在词语沙拉法之后,机器诗歌的传统生成办法还有基于模板和模式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基于摘要生成的方法以及基于统计机器翻译的方法。这些方法,要么是诗句之间缺乏语义连贯性,要么缺乏灵活性,而且都有别于诗词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专家设计大量的人工规则,对生成诗词的格律和质量进行约束。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