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Zo”是微软新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美国名字,在中国叫“小冰”。聊天机器人的发展仍然处在快车道上,虽然面临着不少的“牵绊”,但是主要科技企业并没有放弃这一领域的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市场需求的调整,聊天机器人产业发展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触角不断延伸。作为最早发展出来的机器人之一,聊天机器人一直是重点投入开发的领域。
长期以来,从Cleverbot、SmarterChild等聊天机器人到迷宫电话树等,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能够效仿我们人类互动的技术。尽管我们将聊天机器人看作科技行业的新事物,但是,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对话其实一直存在。聊天机器人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需求而变化,但是基本的建构仍是相同的。
聊天机器人并不完美
虽然聊天机器人的发展风头正盛,但是并不代表着产业已经成熟和完善,聊天机器人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近日,由于Messenger聊天机器人的错误率高达70%,Facebook已决定削减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为此,Facebook将放弃打造大型聊天机器人生态系统的远大目标,转而训练Messenger机器人来处理一些特定任务。
微软去年3月在Twitter上发布了聊天机器人Tay。当天,Tay就开始发表有关种族和性别歧视的评论,迫使微软让Tay下线,并公开道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聊天机器人比人类更加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此外,聊天机器人能真正读懂人类需求的还不多,过多的交互界面、内容、图片、语言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着聊天机器人发展的短板。
机器善于做短程关系的查找,一层,罕见的情况下可以做两层。长程关系的发现是机器做不好的,只能由人来写,最后变成规则机器执行。那些Siri里有趣的回答,都是人写的,和机器智能无关。
和其他新技术在初期的情况相似,聊天机器人有时不仅没能帮你提升效率,反而还降低了效率。例如,聊天机器人可以帮你加快特定任务的效率,比如从繁杂的文件里快速搜索文档,但是当智能助理无法理解员工说的话时,就别指望生产力能提高了。当机器误解了你的句子,和聊天机器人纠缠起来不仅让人痛苦,而且常常徒劳无功。
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4%的数字业务专业人士用过聊天机器人。它得出的结论是:聊天机器人自诩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技术,让人们的期望值膨胀到顶峰,但最终却没能实现。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