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商用无人机会成为竞争的主战场吗?
消费类无人机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吗?
研究公司认为很有可能哦。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的最新预测认为,2017年,消费类无人机的销售量将会占到总销量的94%,在数量上简直是完胜商用无人机。但因为商用机的单价比较高,所以两者的销售额上还是商用比较高。
先从总体来看,尽管民用市场(个人与商业)一直在各国政府的监管下艰难发展,但无人机在这些市场的热度并未降温。
Gartner预测的数据显示,个人与商用无人机的产量正在快速增长,无人机的全球市场收入预计将增加34%,在2017年将超过60亿美元,并在2020年超过112亿美元。2017年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加39%。
虽然整个无人机市场将大幅增长,但个人与商业细分市场态势却有天壤之别。Granter预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销售量将会接近300万,其中消费类无人机的销售量将会占到94%。
消费类无人机销量大但利润空间小
个人无人机一般是消费类智能手机的一种负担得起的扩展功能,可以飞行小段距离与时间,一般不超过5000米,飞行时间约1个小时,飞行高度限制在500米以内。其重量不到2千克,价格不超过5000美元;在拍照、自拍及其它娱乐方面一直受到追捧。
商用无人机通常具有更高的有效载荷、更长飞行时间以及更多的传感器与飞行控制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它们更专注于某项功能,如:测绘、投递或工业检查,因此价格也随着这些要求而变化。
个人无人机市场虽然在量上取胜,但商用无人机因为单价高,其整体销售额反而大于消费类无人机,达到37亿美元。
看来,消费类无人机真的是很难赚钱,大疆创始人汪滔就曾经判断,消费类的无人机将会因为同质化竞争而不得不打价格战:
大部分消费无人机厂商不久的将来会像PC、键盘、鼠标乃至智能手机领域的同质竞争者一样,高额利润最终会流入核心技术提供商,而非硬件与设备制造商。同质化竞争对于这部分不能掌握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而言意味着持久价格战,最终能够获得的利润微乎其微。
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师王哲宏指出两类有趣的现象:
一个是消费类无人机开始被商用,这无形中抑制了商业无人机价格增长。他说:“在应用上,高端消费类无人机和商用无人机重叠性不断增高。许多高端消费类无人机将被用在商业应用上,因此降低了商用无人机价格的增长动力。”
反而,由于对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类无人机单价整体的下降速度趋缓。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