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机器人也算是人吗?机器人也能拥有人权吗?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呢?近日,律师约翰.法兰克.韦弗在《石板》杂志中罗列出他对机器人的意见,他同时也是《机器人也是人》这本书的作者。他认为我们应该赋予机器人部分的人权,就像公司享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一样。
为了让个人化机器人融入我们的生活,设计者必须精通人类互动的心理学,这方面目前已经有许多机器人学家正在着手进行。近日个人化机器人有了一个通用的专有名词,叫做“社交机器人”,大量研究都在探讨该如何让机器人拥有社交方面的魅力;这一点对个人化的辅助型机器人来说特别重要。
研究显示,包括老人在内,多数人都愿意将机器人作为个人管家;研究还发现人们很快就会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机器人身上,并把它们当作一般人来打量。大家对机器人面容的喜好也会依功能而改变,例如给予财经建议的机器人最好长的一脸聪明样,提供趣味和娱乐的机器人则可以拥有犹如孩子般的可爱面孔;至于在个人健康照护方面的机器人,大家还是偏好拟人的面容。只不过每一个人对自己机器人外貌的喜好似乎都不太一样,就跟维克多一样,很多人都觉得面容与人类过度相像的机器人,反而令人浑身不自在又毛骨悚然。
一般来说,只有人类有所谓的情绪智商(emotionalintelligence,俗称EQ),但是若想要让机器人胜任个人和健康照护助理一职,让它们学习模拟人类的情绪智商就变成很重要的一环。只是在设计机器人的社交能力前,机器人学家必须先针对机器人欲扮演的角色设计出合适的面容。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人类习惯把特定功能的个人特质投注在机器人的面貌上,就像他们对不同职业的人也会有既定形象一样。
伴侣机器人
引领世界迈向机器人科技的日本,现在正打算为它们快速老化的人口开发伴侣机器人。日资公司柴田(Shibata)已经创造出一款名为Paro、浑身毛茸茸的可爱机械海豹,并且通过检测,成为疗养院用来进行动物治疗的帮手。当使用者对Paro好的时候,它会柔声低鸣;相反的,当使用者粗暴对待它时,它则会厉声尖叫。研究人员发现,Paro的陪伴能改善疗养院住民心中的那股孤寂感,且效果与犬猫的陪伴十分类似。
此外,Paro也能从与使用者的互动中,学习该如何判断自己主人的声调和手势。或许有些人会怀疑机械宠物怎么可能达到跟真实动物互动时相同的好处,但是这些宠物对老人家来说,确实是比有血有肉的动物更好照顾。Paro不仅通过日本的认证,更通过意大利、瑞典和美国的检测,在这些国家它都证明了自己的临床功效。目前为止,机械宠物的功能还相当简单,能表达的情绪不多,不过当其内建软件更为精进时,机械宠物也可以跟孩子一样学习,快速与它们的主人建立起独一无二的关系。
另外,日本电子界巨头松下电器(Panasonic)将谈话型机器人的外观设计成猫咪或泰迪熊的样子。这些机器人内建语音识别软件,它们可以跟疗养院里的老人对话,甚至能在老人没有响应时对护士提出警告。如果日本婴儿潮时代想要监控年迈父母的日常状态,则可以购买一款名为Wakamura的机器人。这款高九十一公分的谈话机器人,双眼装有摄影镜头,能够作为无法随侍在侧的亲属的耳目,帮助他们掌握父母的动态,提醒父母诸如按时服药等生活琐事。另外还有一款类似的机器人能够提供视讯功能,让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面对面交谈。
尽管利用机器人监控孱弱老人的立意良善,但是这不表示这些老人就愿意被人如此二十四小时监控,就算这个在远程观看的人是他们的至亲也不例外。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