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面对无人机的“黑飞”,中国和美国对此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予以应对,与中国正加强监管不同,美国的管理措施今日却遭到了“挫败”,部分条款被法院判定违反了此前通过的法案。两国无人机管理未来的走向将值得关注。
一松一紧中美两国无人机监管尺度将逆向而行?
随着无人机产业飞速发展,无人机正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无人机的普及化虽然推动了多领域的进步,也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但是其潜在的安全威胁性正愈发严峻。由此,加强监管就成了当务之急。
全球各国,特别是无人机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无人机正相对地渐成泛滥之势。无数无人机正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却浑然忘了其对公共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有多大。
前不久,我国爆发的一轮无人机扰航事件,让无人机“黑飞”瞬间处在了风口浪尖,也让公众和政府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于是,无人机实名制正大步踏来。
日前,据民航局通报,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已初步完成,并上线运行。同时,民航局表示,6月1日起将正式对最大起飞重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
此外,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工作人员透露,国家空管委正在牵头起草一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具体管理规定,规定将明确对未按规定进行无人机实名登记的行为给予处罚,该规定将是国家层面对无人机管理的最高行政法规。
在国际上,实名登记早已成为通行规则。美国于2015年底开始无人机实名制登记,没有实名制登记将受到严重处罚,包括罚款甚至判刑。我国无人机实名制登记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应也将对不登记行为进行处罚。
但是在我国加强无人机监管的同时,美国却遭遇了不小的尴尬,监管力度或将受到重挫。据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华盛顿的一家法庭裁定,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去年推出的无人机机主登记制度,违反了国会在2012年通过的一项法案《联邦航空管理局现代化和改革法案》,这项法案不允许联邦航空管理局针对那些以业余兴趣、娱乐为目的而使用的无人机进行监管。这一裁定将导致FAA无法对非商用无人机进行实名制等监管措施,其在去年12月份推出的无人机实名制度将很可能面临被调整的境地。
按照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技术创新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约翰·维兰斯纳(JohnVillasenor)在2012年给出的解读,联邦航空管理局不能监管的部分应当归类为模型飞机。跟无人机的界限在于,模型飞机飞行高度在视野可见范围内,并且全程被操控员操控。
当前,我国的无人机监管虽然在不断加强,但是“九龙治水”的局面还未得到解决。如何把不同分类的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置于统一管理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无人机监管力度仍然处在升级的过程中,具体监管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不过美国所面临的无人机管理制度遭到否决的情况也值得国内管理机构和业内参考,以便做出更好的抉择。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