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7-06-07 08:32:00 热度:

从惨败到复仇:“深蓝”背后的他回顾技术进步的20年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从惨败到复仇:“深蓝”背后的他回顾技术进步的20年

(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在与IBM深蓝计算机进行第四局对决。图: Stan Honda Getty Images)

20年前,IBM研发的“深蓝”计算机成为第一台击败国际象棋冠军的机器,一时闻名世界。计算机战胜人类引发了人们关于自身被机器超越的担忧,当然卡斯帕罗夫和其他一些人也一直怀疑IBM通过作弊取得了胜利。然而,1997年5月发生的事情远比革命更具革命色彩,背后是一个有关智能机器艰苦进步,以及先败后胜的勇者崛起的故事。

几十年来,计算机科学家将国际象棋视为检验人工智能的仪表棒。专攻象棋的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不过一直要等到十年之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学生团队才打造出一台名为“深思”(Deep Thought)的计算机,并在一场常规赛中击败人类大师。这次胜利没能保持长久,就在同一年的晚些时候,棋王卡斯帕罗夫在两场比赛中轻松击败“深思”。卡梅隆大学团队的技术给IBM留下深刻印象,蓝色巨人吸纳团队成员开发“深蓝”(Deep Blue)的早期版本。从名字便可以看出,“深蓝”既是“深思”的进化,又有IBM自身的色彩。经过初步进化的“深蓝”在1996年的费城再度挑战卡斯帕罗夫。不幸的是,二次对决中人工智能再度败北,只赢了六场比赛中的一场。

“深蓝”背后的AI专家墨菲·坎贝尔(Murray Campbell)称看似微小的一局胜利“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表明我们的路走对了”。坎贝尔现在是IBM T. J. 沃森研究中心认知计算机构的知名研究员。

“在1997年的最终对决之前,我们已经根据以往所得的经验对系统做了足够改进。”坎贝尔接受《科学美国人》采访,谈及计算机科学家对象棋的长期痴迷,IBM如何攻占国际象棋以及AI未来面临的挑战。

(以下内容经过编辑)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