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近日,国家民航局下发了关于对《无人机围栏》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无人机电子围栏技术将有望成为无人机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为规范无人机地理限制行业标准,确保无人机有序可控运行,促进无人机行业协调发展,近日,国家民航局下发了关于对《无人机围栏》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由此可见,无人机电子围栏这一保障无人机不能乱飞的技术手段已经引起了国家管理部门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市场增长迅速。根据IDC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实现了39万台的出货量,2017年将实现54万台的出货量,而到了2019年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
广泛普及的无人机为诸多领域带来了全新变革,正面推动作用十分积极。但是,今年以来,频发的“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让无人机的“副作用”突然放大化,其对于公共安全的威胁性成为了大众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说到无人机,人们大多会想到消费级无人机,但是这类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无人机其实是遵纪守法的“好榜样”。首先,消费级无人机的上产厂商都会通过技术手段设立民航局下发文件中所说的“无人机围栏”,装有GPS的无人机不可能飞入禁飞区(比如机场、军事基地);其次警方可以通过机身外观判断出生产厂商,厂商可以通过机身序列号查到购买信息,无人机一旦肇事很容易查到肇事者。
而自组航模、悬空气球、大型风筝等,其危害性大且隐蔽,反而不太为公众所熟知。航模玩家在网上购买材料即可组装一台固定翼航模,它的飞行范围完全由操纵者决定,飞几公里远都没有问题,哪怕被击落也很难查到肇事者。这一类飞行物才是导致扰航事件频频发生的“真凶”。
虽然如此,鉴于目前仍处在低空航空器管理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暂且还是从无人机行业整体上来考虑监管问题。
此次民航局下发《无人机围栏》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对于完善无人机行业技术监管手段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通过标准化的实施,也有利于这项技术的普及与统一,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作为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大疆创新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也因此成为了躺枪的“常客”。其实大疆的电子围栏技术应用十分成熟,其对于旗下无人机产品的禁飞限制几乎与管理机构的要求相一致。也正是因为这样,大疆的地理围栏系统成为了一些黑客和个别企业破解的对象。
且不说国内,近日,俄罗斯一家科技公司CopterSafe就推出了适用于大疆无人机的禁飞破解方案,兼容DJIMavicPro、Phantom4Pro、Inspire2等热门机型。由于CopterSafe的破解方案纯粹基于软件层面而无须硬件改造,因此普通用户也能够轻松掌握,类似智能手机的一键越狱或者Root一样简单。
CopterSafe公司表示,大疆积极改善无人机飞安确是一件好事,但有关禁飞限制应符合当地法规。他的航拍公司曾受到大疆地理围栏的百般限制,但其实当时已获当地有关管理部门的飞行批准。
对于CopterSafe给出的理由,大疆欧洲公共事务负责人ChristianStruwe指出,无人机安全系统可让负责任的正常用户守法地、安全地操作无人机航拍,关闭此功能可能会侵害他人,或者导致失控行为。
所以对于无人机企业来说,安装电子围栏技术并不是什么问题,反而是保障这一技术得到有效实施成为了头疼的事情。
所以,国家在推动无人机电子围栏技术的标准化与普及化的同时,也应当从法律层面对相关的破解行为进行限制乃至禁止,以帮助企业降低保障成本,并打击黑飞行为。
当然,无人机电子围栏技术只是无人机监管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要想真正实现无人机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需建立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
此前,工信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部门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对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研发管理、注册管理、鉴定管理、制造管理、流通管理、运行管理和报废管理等七大环节进行管理。而这,是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和行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最为有效且全面的方式。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