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科幻电影中的“意念控制”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
2014年巴西世界杯揭幕战上,一名患有截瘫的巴西少年身穿一套“外骨骼”机器人,开出了本届世界杯的第一球,从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在2017丝绸之路机器人创意大赛决赛现场,西安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助行机器人荣获亚军。至此,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助行机器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此时正值陕西高校放暑假期间,然而,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室里,人员满座。教师办公楼里,也时不时能看见教师的身影。在西安交通大学中心三楼办公室,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有幸见到研制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朱爱斌老师,并对其进行了专访。
机缘巧合 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出生”
见到朱爱斌老师时,他刚刚从实验室出来,看到我们的到访,他非常的热情。他说:“我们交大研发了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朱爱斌老师所面临的这种问题,也是很多大学科研人员正在面临的问题,即科研成果被积压在实验室不为外人所熟知。
学生穿戴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进行测试(西安交通大学 供图)
在谈及为何要研制这个项目时,朱爱斌老师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中国老龄人口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37亿。在老龄人群中有大量的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这类患者多数伴有偏瘫症状。同时,因交通事故、疾病等原因造成的下肢肢体损伤的人数也逐级增加。如何让偏瘫老年人和下肢失能的人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们研发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初衷。”
据朱爱斌老师介绍,随着机器人技术和康复医学的发展,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医疗康复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中风、偏瘫、下肢运动技能损伤等患者来说,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朱爱斌老师带领着自己的学生瞄准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穿戴在用户下肢外部的一种典型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综合了检测、控制、信息融合等机器人技术,将用户的智力和机器人的“体力”结合在一起,提供动力以辅助用户的运动。
兴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西安交通大学的徐光华教授所研发的脑控技术和朱爱斌老师研发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有幸结合。“交大徐光华教授在生机电信号处理、脑机协同康复技术方面做了很多杰出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当我们对各方面工作深入了解后,突然觉得或许脑控技术和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以进行结合,也正是这样的结合,我们就合作研发出了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朱爱斌老师如是说。
学生穿戴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进行测试(西安交通大学 供图)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