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工业自动化网2017-10-24 14:46:00 热度:

人工智能对传统“刑法”的挑战!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正在全面铺开,网络社会加速形成,开始深度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而今,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人工智能,已处在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浪尖,对人类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

社会形态的大变革,使法律制度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面临人工智能的极大挑战。刑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正在被纯粹“物化”,成为“智能时代”与“智能人”统治与驾驭“人”的制度工具,侵蚀传统刑法体系中“人”的主体性。同时,具有超人类属性的人工智能隐藏不可估量的重大制度性风险,甚至直接危及人类的自身安全与主体地位。现行刑法制度的社会基础、存在意义、任务安排、功能设定等内容,可能正在经历一场裂变,逐渐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社会与刑法”。为此,当代刑法应作出敏锐的理性回答。

人工智能对传统“刑法”的挑战!

人工智能与传统刑法的裂变场域

人工智能时代绝非“纸上谈兵”。智能量刑、智能刑法运行体系等个别性的刑法蜕变迹象相继出现,初步揭开了智能时代下当代刑法何去何从的面纱。

(一)智能量刑系统的探索前景。电脑量刑一度备受关注,我国不少地方司法机关也在试验电脑量刑系统。在人工智能时代,借助大数据流量与智能算法,“用鼠标点击出自动化判决”,正在超越法律经验与人脑智力之间的技术壁垒,成为解决量刑规范化的技术尝试,是电脑量刑的智能升级版。

2016年10月,欧洲科学家打造出人工智能“法官”,可以辅助量刑。2017年7月,我国“国双”检察院线产品推出定罪量刑辅助系统。根据给定资料、结合法律法规和既往案例,自动推送定罪和量刑建议。人工智能为量刑规范化注入“智能”力量,“智能化”甚至可能成为量刑公正的新评价标准。

网络“智能犯罪”形态仍在增量,智能量刑系统的市场需求也将扩充,“智能量刑”时代或将到来。但难题在于:如何借助智能技术,将人类语言、思维、经验等法律知识,遵循人类社会信赖的公正标准与要求,通过自动解码,将网络语言转换成可以人类识别的电子信息。否则,“智能量刑”背后的“技术暗箱”操作与“流水线”生产方式,隐藏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