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天津开发区津京互联创业咖啡众创空间,两名学生创客在无人便利货架前选购商品,之后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完成了购买。视觉中国供图
短短一年内,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里入驻了五花八门的开放式货架。这些货架无人看守,商品是泡面、薯片、饮料等零食,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线上支付后即可拿取商品。
“解决购物最后50米”是出现在办公场景内的无人货架的核心理念。2017年,无人零售被认为是新零售的重要一部分,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一方面,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另一方面,大量无人货架接连传出撤柜、裁员、“被迫卖身”等负面消息。
在冰与火之间,智能化技术日益被运用其间,成为无人货架进化的新方向。
无人货架领域融资额已超30亿元
早在2015年无人货架就已经初现雏形,2017年它迎来了第一个投资热潮。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无人货架领域已披露的融资项目已超25个,累计金额超30亿元。如猩便利、果小美、哈米科技、小e微店、零食e家等新零售品牌大量涌入线下无人货架领域。
相较于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技术门槛低;而相较于传统便利店,无人货架可选商品数量、种类简单,供应链相对较轻,商业路径更清晰。白领的办公场景被业内公认为零售业的“无人区”,“风口+处女地”的诱惑是大量资本疯狂入场的原因之一。
Talking Data发布的《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显示,从融资额度来看,腾讯领投的每日优鲜便利购以2亿美元的融资金额位居第一梯队,阿里背景的果小美,以及美团背景的猩便利、小e微店暂居第二梯队。
随着大量资本的进入,一场比拼铺点速度的竞赛在无人货架玩家间如火如荼地开展。
数月间,猩便利在全国设下4万个货架,2017年12月日峰值曾冲至100万单。在其他媒体的采访中,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司江华曾表达过自己对无人货架点位扩张的观点。他认为哪一家无人货架公司率先达到30万个左右点位的体量,基本上就能占据绝对优势。
同样采取快速扩张策略的公司还有每日优鲜,据了解,目前每日优鲜获得的融资主要用于推广,每日优鲜的目标是在60个城市快速完成50万个点位的拓展。
为了追求增速和市场占有率,友盒无人货架也曾经历过仅追求快速铺设点位的时期,早在2017年3月,友盒就尝试过将经营重心全部放在点位数量上。
无人货架遭遇困境:货损率、物流补货费用高
2018年1月,疯狂扩张点位的猩便利无人货架没有迎来春天,相反地,大量猩便利大幅裁员、大撤货架的负面消息接踵而至。
在经历了4个月的疯狂后,成都无人货架品牌“GOGO小超”从诞生走向停运。“GOGO小超”项目也成为了西南地区首个倒闭的无人货架项目。
无人货架早期的玩家之一领蛙曾于2017年宣布获得长岭资本数千万元A轮融资。而据媒体报道,迫于融资形势严峻,领蛙将并入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业务,成为便利蜂旗下品牌。此外,番茄便利和51零食也选择“卖身”,被果小美和猩便利收购。
除此之外,七只考拉大裁员90%以上,仅保留物流和仓储部门的传言,也被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辉的内部信证实。七只考拉无人货架项目遭弃,公司转型做封闭智能设备考拉盒子。
无人货架品牌友盒则是无人货架行业里的先锋玩家之一。据了解,在拿到天使轮融资后,友盒开始发展校园零食货架,主要投放在食堂、文具店、打印店等场景中。经过试错和转型迭代,2016年夏天,友盒最终确定办公室的商业场景、无人值守货架的商业模式。目前友盒共有近一万个无人货架点位,覆盖了九个城市,点位大多数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其中近一半点位设立在北京。
据友盒创始人陈惠鲁介绍,无人货架成本共分为一次性投入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两类,他认为,在后期运营成本中,补货运输成本及货损成本不可忽视。在陈惠鲁看来,提升流水和降低货损,是比较需要下功夫的两个地方。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