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8-03-03 08:46:00 热度:

AI+江苏检察办:你的案子可能是机器在办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blob.png

2017年8月1日,江苏检察机关“案管机器人”上岗正式开启智能辅助办案时代。记者3月1日从省检察院获悉:半年多来,案管机器人已辅助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公诉部门检察官办理交通肇事案件4169件,系统审查、甄别、推送的准确率达99.7%。

在江苏全省三级检察院,人工智能与检察办案是如何深度“碰撞”的?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执检“小智”“一日不见、时常想念”

“提钱出狱”、“违规保外就医”、“假立功”……近年来,刑罚执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刑罚执行监督,守护的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执检工作点多、面广、案件类型繁多,而人员配备相对短缺,这一矛盾长期制约着监督效果。

执检“小智”是江苏省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研发的智能辅助平台,2017年6月26日正式上线后,“小智”成为全省刑执部门检察官的得力助手。“对‘小智’,大家甚至达到了‘一日不见、时常想念’的依赖程度”。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刑事执行科赵爱军检察官幽默地告诉记者。

紧贴执检办案需求、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执检子系统无缝对接、智能规范高效是“小智”的三大致胜法宝。

以“小智”的减刑模块为例。减刑案件数以万计。以往仅录入所有案件信息项都是巨大的工作量,想对案件进行全覆盖的有效监督更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现在,“小智”从省监狱管理局“一键导入”基础数据后,自动生成案件须填写的128个信息项;再通过在后台设定规则进行智能审查,从海量案件中筛选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减刑案件,“一键推送”给检察官进行重点监督。监督“有的放矢”,质效也大大提升。据统计,“小智”上线以来,减刑模块已办理案件49673件,纠正不当减刑250件。

目前,“小智”已有七大模块上线运行。在其协助下,刑执部门检察官得以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交付执行案件、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等实现“有的放矢”的监督。

王某销售假药案就是一例。“小智”经评估,认为根据“初犯”、“从犯”、“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选项,该案符合羁押必要性审查条件,将其推送到“拟办案件”界面。

承办检察官、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检察长韩晓帆当即通过“小智”调取案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经公开听证,王某被取保候审。近日,该案被高检院评为全国羁押必要性审查精品案件。

“让机器干它最擅长干的活儿,让员额检察官干他最应该干的事情”。省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处副处长朱昊如此阐述人工智能之于执检办案的意义。

七成案件有望智能辅助办理

刑事办案智能辅助系统是江苏省检察机关“案管机器人”的核心。

2017年11月1日,刑事办案智能辅助系统在全省“上线”,截至2018年2月底,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公诉部门通过系统办理交通肇事案件4169件,发现程序违法、证据瑕疵等问题917个。系统审查、甄别、推送的准确率由试点阶段的88.7%上升至99.7%。交通肇事案件平均审查逮捕时间从三天压缩为一天半,办案效率提高50%。

周某交通肇事案系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零口供”案件,犯罪嫌疑人酒后驾车撞人后逃逸,并于事故次日将车辆拉至修理厂整修。

刑事办案智能辅助系统“审阅”电子卷宗后,提示从修理厂提取的肇事车辆挡风玻璃、保险杆、车头灯、后视镜底座等物证无证据来源性说明。承办检察官根据提示,要求公安机关补充调取证据清单、照片及提取视频,完善了证据锁链。最终,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