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认为涉及人类的诉讼很棘手?那么,就把智能机器人送上法庭吧。
虽然距离机器人人性化还有数十年的时间,但欧洲立法者,律师和制造商已经陷入了一场关于其法律地位的辩论:无论是机器人还是人类,都应该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这场战斗可以追溯到2017年初,欧洲议会的一个报告,报告指出,自学机器人应该被授予“电子人格”。因为只有得到这种授权,那么当这些机器人攻击人类或者损坏财物时,才会独自承担责任而受到惩罚。
机器人制造商是推动这种法律变革的人,他们认为该提议是常识。法律不赋予机器人真实的人类身份——他们不能结婚,当然也不能享受人权,这会导致它们在法院,永远只是附属品。
但是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成为大西洋两岸的热点政治问题,欧洲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副主席Mady Delvaux和其他法律变革的支持者将面临反对者更强硬的态度。 在一封写给欧洲委员会的信中,包括计算机科学家,法律教授和首席执行官在内的来自14个欧洲国家的156名人工智能专家警告说,从法律和道德出发,绝对不能授予机器人的法人地位。
为机器人追求法人地位,只是因为制造商们不想为他们的机器承担责任
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的报告建议给予机器人“电子人物”的想法,如果变成监管框架,可以成为整个欧洲法律的典范。 Delvaux说虽然她不确定合法定义机器人是否是个好主意,但她“越来越确信”现行立法不足以处理关于自学机器的复杂问题。
但人工智能专家强烈反对这项建议的通过。
“给机器人赋予法人身份,将消除制造商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国法学教授Nathalie Navejans说,他是这封信的组织方。
谢菲尔德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荣誉教授Noel Sharkey也签署了协议,他补充说:“这个建议,就是我所说的制造商从责任中脱身的一种方式。”
有一点是明确的,随着机器人市场逐渐变大——预计在未来五年内,生活机器人从2018年的54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49亿美元,工作机器人销售额将从2015年的1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30亿美元,工业机器人市场到2020年将达到400亿美元——关于机器人的讨论会愈演愈烈。
然而自从59年前,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加入美国通用汽车工厂的组装线后,至今为止的几十年,机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的被动状态,编程完成既定任务并对有限的几种情况作出反应。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