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3-05-24 19:02:00 热度:

15万亿市场空间,将替换8亿劳动力!10年内机器人市场中的机遇在哪里?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8亿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所代替,消费型机器人需求也将上升,机器人和人类的比例将达到1:4。因此,机器人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日常消费品之一。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机器人有望持续印证“AI 软切硬”逻辑,有望成为“AI+”终极应用。预计从21年到30年,全球市场规模的CAGR将达到71%。8亿个工作岗位或许会被机器所替代,全球机器人市场能量未来预计可达到15万亿元。这样的市场需求带来了什么机遇呢?

人形机器人市场火热,“AI+人形机器人”打造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是目前机器人领域最火热的话题,人民日报指出:“机器人制造业不仅可以提高工业效益,还可以开创制造业新领域、新赛道,为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过去,机器人通常是通过预先编程来执行任务的,机器人会按照使用者预期进行一些预定工作,这种方式导致机器人自主能力弱,并不能实现“智能”。但是,随着大模型的引入,“AI+机器人”的概念诞生了。特别是应用在人形机器人身上,让人形机器人成为AI大模型的载体,打造“具身智能”产品正在逐渐成为趋势。

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陆续上岗。例如,挪威的一家机器人公司将其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投入到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现场使用。该公司的机器人具有人类手臂,可以打开门窗以及捡起物件,还具有自动导航功能。在工作区域,可以实行轮岗或者支援其他机器人等任务。

机器人的“大脑”需求增长,半导体产业受益

NVIDIA的创始人黄仁勋表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具身人工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目前,包括ChatGPT在内的95%的用于机器学习的芯片都是英伟达的A100,该芯片单价超过1万美元。在当前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英伟达的GPU几乎成为了唯一的“硬通货”,且短期内无人能够超越。

截至上周五收盘,英伟达股价年内已累涨114%,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排名第一。这也带来了英伟达CEO的巨大财富,据统计,黄仁勋的财富达到了283亿美元,年初至今增长了145亿美元。增幅达104.6%,是美国乃至全球科技亿万富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人。

国产核心零部件突破封锁,蓄势待发

受人形机器人的影响,机器人产业链的市场情绪也被点燃。其中,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占机器人成本的70%,毛利率约为30%左右。目前,自主品牌在市场占比并不高,国产替换的空间广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成本优势的零部件厂商有望迎来机遇。

丰立智能是一家生产精密减速器产品的上市公司,其产品可用于人形机器人。该公司股价从5月15日至22日累计涨幅达86.73%。许多头部企业如特斯拉等已经和该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丰立智能表示,公司长期看好机器人发展前景,并针对人形机器人提前布局谐波减速器及相关零部件的技术储备。该公司的产品更贴合机器人应用领域的需求,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开发,使得该公司的机遇更加突出。

应用场景增加,更多岗位由机器人当值

机器人不仅需要一款优秀的机器人产品,还需要将它带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

国际电工委员会日前发布了由上海核工院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核设施-仪表、控制与电气系统-人工智能应用》。该标准确定了IEC在核设施人工智能应用这一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为全球的标准制定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并推开了该领域标准制定专门机构的大门。

虽然能源行业中的机器人应用已经有了先例,但并不普及。英国石油公司BP为了提高员工安全和运营效率,向波士顿动力购买了spot四足机器人,用于检查、维护和起重重量。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可能会让更多的工作岗位由机器人来代替。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