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智家2019-07-12 17:29:40 热度:

一座比良渚还早2000年古城,欲再造机器人产业高地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峰会导读:

余姚,一座比良渚古城还要早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余姚,一个创造了不生产1克塑料原料、没有一家大型石化企业,却做到了千亿级的大市场的“塑料王国”,打造了塑料产业的高地。如今,余姚又持续发力,倾心打造下一个新的产业高地——“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地。


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全景效果图

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全景效果图

日前,余姚市人民政府重磅推出《余姚智谷机器人小镇产业政策》,扶持资金超100亿,专项扶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发展。为打造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地,余姚在此方面一直持续不断地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巨大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在老龄化、人均工资高增长背景下,机器人自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均增长率达34.67%。据报道,自2013年至2018年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表明,预计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43.3万台,2020年将达到52.1万台;另据中国信通院2017年8月发布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3.0新生态》指出,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1110亿美元。以此推算,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将达到370亿美元,即2500多亿人民币。


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

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

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余姚正是顺势而为,充分用好这个机会,找到适合于本地区经济发展,适宜于本地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在这场促进经济发展模式智能化变革中力争头筹。

“峰会”搭台又立“台”

余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自2016年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余姚后,余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现场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现场

四年来,中国机器人峰会累计吸引了60多位人次的院士参会;举办了50多场高端主旨报告;涉及工业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医疗、人工智能、操作系统、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投融资、人才等众多领域的分论坛发言报告达373人次;峰会会员1.3万人;供需对接活动13场;聚焦智能制造突出融合创新的签约项目90个,累计签约总投资额达1127.89亿元,余姚的这些项目,主业优势明显,引领作用强劲,对推动产业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峰会”搭台的效果也很显著,以第五届峰会为例,三场供需对接会,700多家供需双方企业参与,230多家现场交流与对接,现场签约8000多万元,带来智能制造项目需求数十亿。突显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效化。 

此外,落户余姚的与“峰会”同期举行的国内首个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也同时进行,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的年交易额将达20亿元。通过几年来“峰会”的品牌效应及集聚力量,余姚渐渐树立了在中国机器人领域里的技术、人才、应用等高端平台地位。

筑巢引凤

余姚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市之路,积极抢抓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回归的机遇,出台了“3个500万”的引才政策并不断优化。在浙江省《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之上,余姚市出台了一系科技及人才政策,吸引企业及各类人才加入到余姚的经济建设中来。

余姚“千人计划”产业园

余姚“千人计划”产业园

余姚市对于实施人才发展新政策加快建设,成立了国内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余姚通过全球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等多种形式吸引海内外专家及项目。

根据余姚《关于实施人才发展新政策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及余姚《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的意见》,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姚江英才计划”、“泛3315计划”、“人才新政二十五条”等一系列政策,同时还搭建了“千人计划”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侨梦苑、留创园等重大创业创新平台,确保人才实现技术与资本、创业与创新的有机融合。

随“峰”而动机器人智谷小镇

伴随着中国机器人峰会落户余姚,在浙江宁波余姚三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以“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为重点、以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研发制造高地为发展目标的机器人智谷小镇因运而生。小镇以“千人计划”产业园为载体,以中意宁波生态园战略新型产业相依托,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计划在3年内投入资金50亿元,到2023年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以上,计划在五年内培育五家行业龙头企业,争取实现两家企业上市。

目前,余姚智谷机器人小镇目前已初具规模,已落户浙江智川机器人、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浙江智昌机器人、中科莱恩机器人等高端机器人项目18个,累计引育机器人领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2人,小镇现已签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项目39个,总投资68亿元。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

先后引进了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浙大机器人研究院、诺丁汉(余姚)智能电气化研究院等9家科研院所,为开发建设储备了高端“智库”资源。小镇还攻克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关键零部件中的两项,并研发了十大标志性产品中的七项。目前小镇已经集聚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产业优势、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对发展机器人产业、打造“机器人之都”建立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现今,小镇内生产研发的机器人种类较多,重点发展的有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力争到2020年,集聚企业120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高端人才75人,产值过百亿,努力把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打造成为国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人才洼地”与“产业高地”。

侨梦苑


侨梦苑

与此同时,浙江省第一个“侨梦苑”也在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揭牌,为回国成功创业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提供支持。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深密康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意启迪众创公社等企业,先后入住了余姚“侨梦苑”。

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余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实力,长期入围全国百强县前二十位。当地四大产业家用电器家、塑料模具、机械五金和化纤纺织,在其总产值占比超过70%。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逐渐衰弱。在制造业密集的华东等地,逐渐兴起了“机器换人”的风潮,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机器换人”风潮

以机器换人为抓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浙江经济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今后的长远发展,以机器人产业为主的智能经济,被余姚市渐渐确定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余姚市产业结构亟需优化调整,面对成百上千家的传统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人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加快“机器换人”战略,让他们转型升级,既能够助推企业跃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提升整个余姚经济。就要通过第三届“峰会”期间成立并落户余姚的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顺利实现这一转型。


宁波杰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杰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成功转型的一家企业,这家公司前身为莱达模塑厂和余姚市欧泰电器有限公司,本是从事模具的小企业,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时,该企业的创始人刘启军引入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的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项目,将其市场化,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产品优势十分明显,得到市场认可,并顺利融资,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打造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地既需要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又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还需要有人才技术市场的集聚,相信在各方力量的集聚下,在重磅政策的引领下,假以时日余姚必能再现一个新的产业高地!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