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智家2019-07-11 11:09:58 热度:

学生废物利用制作机器人,奏响传统礼乐重器编钟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继2018年宁台港三地中小学生以丰富的创意让现代机器人奏响传统礼乐重器编钟之后,2019年,宁台港澳科技小能手再聚一堂,共同完成“和鸣2.0:穿越千年的礼乐”创意制作挑战赛,再续传统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STEM教育完美融合新篇章。

2019 年宁台港澳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交流活动在7月8日到12日间举行,除“和鸣2.0:穿越千年的礼乐”创意制作挑战赛外,还有金陵文化参访和科技制作体验交流两大主题活动:文化参访和科技制作体验。

7月10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鸣锣开赛”,来自南京、台湾、香港、澳门四个地区62所中小学的62支队伍、近260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

学生废物利用制作机器人,奏响传统礼乐重器编钟

比赛分小学组与中学组,每支队伍由3到4名学生组成。与传统机器人比赛不同的是,本场挑战赛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创设了“机器人乐手演奏传统乐器”的任务挑战——每个参赛队需利用自主制作的“1+1组合”:一套中华民族古代乐器、一组具有人工智能的演奏机器人,完成自主寻找乐器、演奏20个以上音符的任务。

南京后标营小学“甲壳虫”战队带来的机器人正在演奏《好一朵茉莉花》,与市面上组装机器人不同,比赛现场所有的机器人都是学生们“废物利用”。比如六个大小不同的瓶子装着不同水,敲几下发出不同的音律,形成一段旋律。同学们还用锅盖做锣,用水管做鼓。队长刘旭桐说,机器人有十二个传感器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旁边还有锣和鼓,可以用这个马达来敲击。为了演奏出音乐,我们试了很多次,一定要找准音。”

澳门培正中学“宇宙无敌队”来南京两天,特意去夫子庙逛逛。在这次比赛中,他们把秦淮花灯元素融入进来。队员曾卓谦说,希望把传统文化元素和机器人组合在一起,体现大赛主题“和鸣”。

来自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的队伍带来了他们仙气十足的作品“荷塘”,整个作品的主题以荷花荷叶为基准,一架利用废旧课桌制成的木质小钢琴是他们的演奏乐器,钢琴上生动的古代人物由超轻黏土制作,人物身上的古代服饰则是由纸巾染色后制作,周围的池塘中还摆放了干冰和活的小鱼。据队长史建洋介绍,这份作品的每一处细节都由他们手工完成,整个制作耗时10天,其中材料的选择花费了他们大量的心思。为了使工艺更加精美,他们还特意请来木工师傅指导。

学生废物利用制作机器人,奏响传统礼乐重器编钟

比赛中,不仅要求小选手们完成常规的机器人操作,更考验大伙儿的跨学科思维、实践创新、审美、对音乐的感知等能力。最终组委会将根据选手的表现,评选出 “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最佳人工智能奖”、“最具人气奖”等奖项。

裁判长马睿介绍,往年比赛以敲打奏出音乐为主,而今年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弹拨乐、弦乐,说明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有很大提升。目前全市中小学开展机器人项目的学校有近300所,很多农村学校也有了机器人。小学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初中注重孩子的编程能力,而高中更关注金属机器人的制作。

南京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挑战是在文化状况中设置工程任务,以宁台港澳青少年了解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本质,在理解古代文明的深刻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科学探索与实践进行人工智能编程设计。这次竞赛不仅展示了科技创新和艺术之美,还弘扬了“弘扬优秀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开拓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信心。

来源:荔枝网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