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新知官方2019-05-30 20:22:00 热度:

AI残酷法则,科大讯飞越过山丘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原标题:AI残酷法则,科大讯飞越过山丘

近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动用整个国家的行政力量来亲自下场针对中国企业,怎么想都觉得有些魔幻。

然而消息不断传来。5月23日,彭博社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和美亚柏科五家人工智能公司,同样加入“黑名单”中,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科技的打压进一步扩大到了人工智能领域。

前不久,马化腾也在腾讯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大会上就华为事件发表了看法:“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发展前沿,拿来主义的空间越来越少。最近中兴、华为事件愈演愈烈,我们也时刻关注贸易战是否会演变成科技战。”

种种迹象和言论都在非常清晰地传达着一个讯号:人口红利逐渐见顶,而我们终究还是来到了最前沿的商业领域。技术决定成败在这里尤为明显,人工智能领域更是如此。

AI是个筐

现如今有太多企业,哪怕是像“卖床垫的”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轻工业,都会在自己的产品介绍上写一句“AI智造”。概念一蹭,倍儿有面子。以至于有一种说法叫“人工智能是个筐,谁都敢把自己往里装。”

在这样的情形下,标准的明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周,在科大讯飞2019新品发布会上,科大讯飞的董事长刘庆峰就谈到了这一问题。在他看来,跨越技术鸿沟后的AI技术价值兑现有三大标准,分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应用案例”、“能够规模化和可推广的对应产品”以及“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去说明应用成效”。

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应用案例”就在会上实时发生,会说8种语言的科大讯飞多语种AI虚拟主播“小晴”向全球同步直播整场发布会。

还有会上发布的讯飞翻译机3.0,你往边上一放开始说话,0.5秒闪译,翻译语种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还有七种专门的行业翻译。

录音成文“一秒钟”,找到笔记“一句话”的讯飞智能办公本,能够解决纸质笔记记不全、找不到、容易丢等难题。

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这个就叫“真实应用案例”。

其次,“能够规模化和可推广的对应产品”也是重要标准,具体是指在推广方面。

在商业中有一种现象很让投资者感到头疼,有一些技术导向的公司常常会搞若干看上去很有趣的发明。乍一看挺好玩,也很酷,但在应用上很局限。

比方说有的企业,搞了一个显示屏,可以根据天气不同显示不同的AI表情,感觉上很有趣,但性价比非常低,不具备推广的可能性。

而另一边我们以讯飞智能录音笔为例,乍一听确实并不新鲜,现如今许多记者,学生以及职场人士都会使用该工具用以记录重要对话,该工具的应用已经有些年头了。

但是一直以来,对录音笔的使用人群来说,后期的编辑加工和文字校对一直就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事。而讯飞智能录音笔则解决了这一痛点,1小时录音5分钟成稿,识别准确率高达98%,还支持内容标记、语音搜索等,实现了声音信息的存储、编辑、转写、查看一体化。

是否能真正契合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规模是否真的足够大,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决定一款产品究竟是只是“实验室里的试验玩具”,还是“具有商业价值的AI应用”。

最后,“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去说明应用成效”,通俗说也就是一个合格的AI产品,需要能够量化的实在好处。比如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抑或是体验的大幅增长。

有时候,噱头确实可以帮一家企业获得短暂的成功,但如果希望在商业时代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那么能否真正挖掘出价值将是制胜关键。

而具体到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将是决定你能否符合上述三种标准的核心要素。

AI残酷法则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只是商业要素中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运营模式,产品细节,市场推广等一系列元素,都可以帮助一家企业活下来,甚至活得很好。

但AI时代,一切都变得异常残酷。

在过去,中兴,联想等企业,凭借着其良好的商业体系在“贸工技”的道路上一直都走得很顺。然而美国大手一挥,中兴几乎彻底停摆,说到底是被技术卡住了脖子。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卡脖子现象同样存在,但他们面对的压根不是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政权,而是宇宙间待解答的科学法则——技术鸿沟。

也正是因此,在文首我们提到的那些可能被美国盯上的人工智能公司,其实并没有太大反应。

科大讯飞回应称:“使用海外元器件的部分消费者产品,科大讯飞已有针对极端情况的应对措施和替代方案。即使极端情况发生也不会对科大讯飞的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而美亚柏科也回应道:“注意到网上消息,其真实性尚待核实;目前公司海外业务体量占比小,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在心态上都跟华为的淡定如出一辙。在这个领域里,说白了大家都是向着技术本身使劲的,而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安排。

换句话说,都是种地阶段,农民A嚷着不给农民B卖粮食,农民B确实没有着急的理由。眼睛都盯着自己的庄稼地呢,顾得上你这个?

而各家高端企业对技术的自信与面对挑战时的平和,也很快将这种乐观传达给了广大网友。

有网友称,美国简直是中国高端品牌的宣传大使,没被盯上的要加紧努力了。

还有人说,美国的“黑名单”简直就是“封神单”,这都是特朗普认证驰名商标。

言谈间一片调侃,气氛很是轻松。

但事实上对这些企业而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特朗普一纸禁令更加严峻。

政治问题尚可谈判斡旋,但科技突破则毫无取巧可言。现如今对他们来说,唯有跨越技术鸿沟,AI才能真正兑现价值红利。也唯有跨越技术鸿沟,企业才能继续存活。

科大讯飞越过山丘

自1956年夏天在达特茅斯夏季研究会上人工智能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经历了三次浪潮。

眼下随着近年来数据爆发式的增长和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以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为标志,我们正处在第三个浪潮期间。

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上人们往往容易慌张,动不动就是实验室里两个电脑开始自发交谈了,抑或者语音助手发出了诡异的笑声,搞得好像很快人类就会被AI统治一样。

但事实上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在底层逻辑上完全是以大量的数据处理为基础,说到底还是“输入-算法判断-输出”的过程,而不是“认知思考”。

因此在现阶段,AI领域内距离我们的生活最接近的依然只是以判断为主的“听觉”和“视觉”,而更复杂的“推理想象”等认知功能,则仍需要基础科学的进一步突破。

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深耕20年的科大讯飞在这一问题上就很有发言权。刘庆峰说,AI核心技术鸿沟的突破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源于热爱和长期的坚守。

2015年年底,科大讯飞的机器转写准确率超过人类最好的速记员;2017年,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测评并超过了96.3%的人类考生;2019年3月,科大讯飞在机器阅读理解国际权威评测SQuAD 2.0任务中再次登顶冠军,并同时在EM和F1两个指标上全球首次超越了人类平均水平,一举创下比赛的全新记录。

“这个里程碑是由中国人写下的,这是英文的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已经超过真人水平。”刘庆峰说。

技术鸿沟跨过,业绩随之而来。技术鸿沟跨不过,其他什么都白搭。

简单,残酷。

再举个例子,语音识别,有噪音的情况下你能不能识别清楚?准确率是多少?说十句话里面20%的错别字,你想想有人会用么?

目前来说,科大讯飞的中文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突破98%,这就很有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了。比方说讯飞输入法,讯飞转写机,讯飞听见等一系列产品中,都需要这一底层技术的支持。

就这一项,一项突破,百花齐放。一项卡住,万马齐喑。

山丘后还有山丘

我前面有提到,在人工智能领域,业内普遍认为在当下是“春夏之交”。

春天是萌芽,夏天是万物生长,而秋天才是收获。

现如今人工智能领域,正处于全面开花的前夜。换言之,将破未破的技术鸿沟,才是未来几年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

刘庆峰认为,2019年开始逐步进入到人工智能应用价值的红利兑现阶段,中国有极大希望能够在红利兑现中获得成功,关键是要瞄准未来提前布局。而持续跨越人工智能新鸿沟,刘庆峰认为有三个关键路径。

首先是算法突破,即要在数学基础算法上进行持续理论突破;第二是脑智同飞,即要让脑科学和数学统计建模方法深度结合;第三是人机耦合,这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伦理和人文的需要。

先来谈算法突破。现如今人工智能的全部应用,往下刨几乎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提出,可见算法的重要性。

而深度学习算法本身,也留有了许多可进一步演化的空间。

比如对小数据的利用。关于如何面对小样本无监督个性化的问题的回答,将极大提高人工智能的学习效率。

事实上现如今科大讯飞在该领域也有了一些突破,比方说模拟声音,在原先的时候可能需要长达一周的时间去跟随模拟对象打磨录音,但通过对小数据的利用,现在科大讯飞可以做到5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对一个人模仿。

就在最近的科大讯飞2019新品发布会上,刘庆峰登场展示了一段黑科技——实时变声技术,刘庆峰在台上说什么,台下就立刻以另一种声音传达出来。

不过,他当场表示短期内并不会将这一项技术开放出来,因为技术是把双刃剑,存在安全风险。“人工智能要持续发展,最核心的是它的价值观如何阳光健康与人为善,所以像变声技术这样一个黑科技,我们显然是不会轻易在各种APP中对外开放的,一定是要有一种健康、安全又有趣的方式来跟这个世界来对接。”刘庆峰强调道。

明确指出了“科技为善”的使用原则和边界。

除了算法这座山要翻以外,还要让脑科学和数学统计建模方法深度结合

前面我们提到,现如今人工智能在“认知”能力上尚有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脑科学和人工智能之间的数学建模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一方面脑科学本身的发展就仍有着诸多盲点,而脑科学又是一个整体性极强的学科,这其实就极大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而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的联结建模也有着诸多具体工作待完成。学科的交叉使得这一领域困难重重。

2018年7月,科大讯飞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共建“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培育相关医学产业人才。

另外,在未来万物互联的场景下,语音识别的交互场景将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嵌入完美的应用环境,如何进一步使得语音交互更加准确拟人,让人和机器能够更好地协作起来,这些都是科大讯飞的技术团队努力的方向。

结 语

AI这个词,天然具备未来的奇幻感,每当我们从媒体中看到它时,心中所想的也总是一派赛博朋克的景象。

但事实上真正的AI企业,他们所面对的问题都是一个个细小的,琐碎的,具体的算法或建模。也许不那么有趣,但这其中也颇有些理工科的浪漫:回答问题,正确或错误,成功或失败,满分或0分。

泾渭分明。

在真正的AI领域,包装没有用,噱头没有用,唯有跨过技术鸿沟,实打实做出成绩和突破,才不会被对手超越干掉。

这并不容易,在这条路上,无数个工程师牺牲了陪伴父母,陪伴子女的时间。而那个充满科技感的奇幻未来,就在前方。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