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积木易搭2019-03-26 17:50:00 热度:

智胜未来:从助手到顾问,再到智能交互的 AI 进化之路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原标题:智胜未来:从助手到顾问,再到智能交互的 AI 进化之路

你曾经“调戏”过微软小冰、苹果Siri吗?

你是否发现,它们的反馈越来越像人,而不是机器?

大多数人认为,人工智能需要一丝不苟的设计。原因很简单,鉴于计算机的“无情”天性,要是没有一丝不苟的设计程序,它怎能这样?

其实,它能够这样。

例如,进化机器人(包括一些情境机器人)是通过组合严格的编程/工程学随机变异而产生的结果。它们的进化未经预测,也没有严苛的设计。

所以,当你和人工智能(AI)助理进行互动时,你就已经在不知不觉承担起了“训练师”的角色,帮助AI学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和交流。

AI艺术

所谓的六度空间理论认为,通过朋友的朋友,就能帮你找到世界上任何人。

那么,艺术作品之间是否也能建立起某种关系?

基于这个想法,Google AI项目的开发者们创造出名为“万物皆相连”的程序(X Degrees of Separation),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大量作品的视觉特征,以找到两个作品之间隐含的路径。

例如,选择一幅梵高的《星空》和席勒的自画像,我们便能得到六张逐渐“演变”的作品,其中甚至还有日本的绘画。

就这样,AI能找出所有风格相近的作品。通过t-SNE Map,我们能直观看到海量作品构成的3D景观。

或是你想粉刷墙壁,或是设计某样东西,从艺术作品里获取配色上的灵感是也不错的选择,AI调色板(AI Palette)便能提供这样的帮助。选择五种颜色,AI就能帮你找到那些配色相近的作品。

虽然AI已经能做这么多了,但也引发出一个有趣的问题:AI真的能创造出艺术吗?或者说,AI的作品可以被冠名为艺术品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方面,AI需要依赖大量的训练数据,它的创作其实还是根据人类已有的作品实现的。

另一方面,创作艺术必然要理解艺术,这背后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机器能否有意识,审美体验又究竟是什么。

但毋庸置疑的是,AI对艺术的贡献不可估量。就像艺术领域的开发者们所希望的那样,AI不但能让艺术更加触手可及,也能和人类一起创造出更好的艺术。

因为AI具有强大的数据洞察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发挥创造力。人工智能也可以充当人类的顾问,通过互动,确保人类更为自然高效地分析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人机交互系统还可减轻人类的劳作,拓宽职业路线。

但无论是“设计助手”、“AI顾问”,还是“智能交互”,人工智能说到底都只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全部。

流程、数据、员工,一个都不能少

AI人类

数据、流程、员工,一个不能少

《机器与人:埃森哲论新人工智能》指出,人机协作能进一步增强和重塑企业的业务流程,解放人的生产力,引领第三次企业转型浪潮。据埃森哲调查显示:

全球已有1000多名大型企业的流程专家(这些企业均已在至少一项业务流程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发现人工智能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约88%的企业流程KPI提高逾两倍。

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源泉,而充分利用数据的前提是,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动态获取、流动、共享、分析和存储。

在“看天吃饭”的农业领域,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服务中,利用各种物联网传感器形成庞大的数据采集网络,从无人机航拍图像到土壤环境监测,从天气预报数据到农场设备的运行状况,各种各样的数据流通过人工智能的集合分析得出反馈信息,再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农场的高效运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产量。

人工智能已然掀起第三次企业转型浪潮。

这不仅是技术变革,更需要管理者以全新的角度审视企业战略、技术和未来工作模式。若想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彻底变革,必须触及每一个流程、每一份数据,以及每一名员工;企业应致力于打造创新文化、协作意识和数字能力,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智胜未来。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