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2016年开始,随着阿尔法狗的落地,人工智能进入狂热阶段,现在有点退潮的倾向,反而在这个阶段,一些能够落地的应用在未来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尤其在语音、图像或者跟传统制造业结合的领域,会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一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人工智能应用是AI合成主播,接下来最期待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
“数据是确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但当前我国公共数据仍面临开放程度有限,开放质量欠佳等问题,制约了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发展,数据潜能尚未完全释放”,王小川在今年提案中建议,“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广度,开展应用试点示范,完善配套管理体系,以提升全社会公共服务效率,助力增进民生福祉”。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
关于履职政协利用信息化发挥监管作用
南都:你不仅是政协委员,也是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成员。后者的工作具体怎么开展?
王小川:提案委的工作是可以看到提案幕后发生的事,委员的提案是需要审查的,包括你的提案是不是谋私利、有没有代表公众、有没有数据出错等几条原则,审查完之后,如果不合适的地方我们会去协调;另外也会尝试讨论怎么优化提案的工作流程,比如利用信息化使得提案的过程得到更好地监管。
南都:简单介绍你今年的提案方向?
王小川:我的提案集中在医疗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科技创新的改革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共数据开放。这些提案都跟我们所在行业的问题或者发展机会相关。
关于AI落地应用最期待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
南都:过去一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什么?
王小川:去年搜狗和新华社合作的AI合成主播,可以实现只输入文字给它,AI合成主播就能做出像真人一样的唇形、声音、表情等,这是机器人真正上岗实实在在产生实效的领域。对于以前只做播报、不需要承担写稿等复杂事情的主持人,这种工作是可以被机器取代的,而且可以做到比人更稳定、成本更低,对效率是巨大的提升。未来会是很大的一个应用场景。
南都:接下来你最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在哪些场景落地?
王小川:未来最期待的是人工智能跟医疗的结合,我们知道看病这件事,医生的经验很重要,目前我国医生的数量还不够满足实际需求,在医院大家挂号、排队的等待时间很长。如果通过人工智能,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地与医生交流,放大医生的资源,会对民众的健康情况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南都:去年,你在微博上多次为人工智能翻译的进展“打 call”。为什么对人工智能翻译如此看重?相关技术和应用的社会价值在哪里?
王小川:我看重的是翻译在这个时代带来的巨大机会,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机会。有了输入法后,通过它能让大家的打字速度更快,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搜索帮助人们获得信息。我国现在人口占全世界20%,但是整个世界95%的网络信息是用英文书写的,这意味着我们与世界文明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我们每个人都要学很多年英语,才能够与世界文明产生联系。如果机器能够帮助做好跨语言的信息交流,这对中国人对世界文明都有巨大的推动。
关于AI面临挑战“抱团取暖”才能推动发展
南都:你认为目前国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分别处于什么阶段?
王小川:属于刚刚落地的早期阶段。2016年开始,随着阿尔法狗的落地,人工智能进入狂热阶段,现在有点退潮的倾向,反而在这个阶段,一些能够落地的应用,在未来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尤其在语音、图像或者跟传统制造业结合的领域,会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南都: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王小川:人工智能的挑战,一种是大家想得过于科幻,在民众中间带来一种恐慌,这是需要被避免的事情,因为今天人工智能目前还是数据驱动,还远远不能挑战人的工作,应用的场景还是非常受限制的。另一个挑战就是人工智能的技术跟场景之间的融合,如果一家公司做人工智能技术,另一家公司做场景但是他们之间没有资本上的连接或者没有更深入的认同,那么双方都会做不成这件事。因此场景和技术之间的一体化,“抱团取暖”才会推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
关于数据保护立法越扎实产业跑得越快
南都:对于人工智能立法怎么看待?
王小川:立法是代表我们对人工智能期待的一部分,立法做得越扎实,大家心里越安全,整个产业就能跑得越快。我特别支持人工智能立法和后面的配套动作。
南都: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据保护,你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王小川:每个企业需要充分尊重用户的数据隐私,使得你对自己的隐私有知情权,明确用户数据的拥有权是谁的,在立法的规则越清晰,大家的安全感越高,效果也会越好。
南都:去年你在微博上就两个知名互联网产品发表了一段评论,并谈及了算法的“聪明”和“善良”。在你看来,算法更应该聪明还是善良?
王小川:在我看来,算法应该既聪明又善良,善良是以人为中心,为人做服务,而不只是考虑企业利益,将企业利益凌驾于人之上,聪明是实现效益,这两者都是需要的。
关于5G从落地到产生爆炸性生产力还需5年
南都:近阶段和人工智能并行的一大关键词是5G,对于5G在国内的落地,你有哪些期待?为5G的到来做了哪些准备?
王小川:5G是一个新的信号枪,虽然从落地到产生爆炸性的生产力还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这样一个契机是能够给互联网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信息化,另一个就是智能化。因为有了信息和数据就能产生智能,因此5G首先会在工业领域、产业互联网和制造业结合,把互联网思想、连接能力跟我国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做到一个联动,这是很大的一个机会。在这方面我们也希望能有所参与。另外一方面,5G会使我们日常用到的家用电器等设备也能更多联网,万物互联的情况下我们的交互能力、计算能力就不仅仅局限在手机。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马宁宁 冯群星
摄影: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黎湛均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