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国安防领域出现了一批新兴安防企业。该类企业综合运用多种新兴技术变革传统安防,企图重构安防产业整体架构,助力下一代安防企业新形态的衍生。
蚂蚁智联是众多参与助推传统安防产业变革的企业之一。公司聚焦于安防行业下游,通过整合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将智能硬件产品与线下安保服务结合,为企业及家庭提供多元化的安全管理服务。
以安防服务为起点,蚂蚁智联整合了消防、保险、位置信息等多领域跨界要素,为后续企业开展多维运用场景开发打下了基础。此外,公司提出的让“安全感”可感,“共享安防”等概念也颇为引人注目。
近日,采访了蚂蚁智联创始人兼CEO高俊,就蚂蚁智联的商业模式、业务形态、产品体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人+技+物+保险”,四重防护让“安全感”可感
作为连续创业者,在2017年自己参与创立的公司被收购后,高俊先后考虑了互联网保险等多个领域的创业机会,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一直到2017年7月,高俊与现在蚂蚁智联合伙人景权先生碰面交流的时候,为企业以及家庭提供一体化的智能安全管理服务的想法才激发了他再次创业的冲动。
针对于企业或者家庭安全防护,传统安防服务走的是一种封闭式的,以事后打击为主的运作模式。如果真遇到了险情,传统安防都是在事情已然发生或者事后才能赶到事发现场拍照验证,随后又是立案侦破,定损检测,最后才到保险理赔。这一过程当中不仅不能做到提前预防险情,而且事发之后的补救措施也因为手续繁多,行事缓慢而时有拖欠,整体服务效率低下。
高俊认为:“就用户体验角度而言,传统安防事后补救带来的服务效果仅只是差强人意,远未达到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的需求。此外,对于用户来说,花钱消费的这些安保服务是否真的有用?能够在什么时候发挥实际作用?疑惑即使在交了安保费之后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答复——因为这些服务是不可见的。唯一的验证方法也只能是最终出现险情了才能获得检验,但事实是交安保费的人谁又会真希望通过出现险情来验证自己缴付的安保费服务效果呢?用户的‘安全感’没有被得到满足。”
在这一痛点的促使之下,高俊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亲自跑遍了国内21个城市,并且研究了日本西科姆以及美国ADT等国外知名安保服务公司,做足了充分的行业调研。并最终探索出了蚂蚁智联“人防+技防+物防+保险”四重防护要素组成的一体化智能安防服务模式。
以下以火灾发生为例,分别从事故发生前、中、后三个环节介绍蚂蚁智联安防服务模式:
1、火灾发生前,蚂蚁智联通过为用户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红外感应等硬件设备,实现了通过硬件设备能够采集火灾发生信息的能力,并且将采集信息实时回传到24小时人力值守的监控中心。这一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蚂蚁智联APP随时远程查看监控范围内的全局情况,让安保服务能够被看到,让用户找到了可视化的“安全感”。而蚂蚁智联的监控人员则可以结合用户布防、撤防的状态,相应的调用不同的权限设置,监控全局或者局部区域内是否发生火灾。
2、当火灾发生时,首先是检测出发生了火灾的硬件设备能够第一时间触发报警机制,与此同时,提前安装在火灾现场的相应灭火措施将会第一时间启动,开展对于险情的第一次“技防”扑灭。随后,公司监控中心的人员在通过摄像头查看并且通过电话联系用户确认火灾发生之后,将瞬时启动公司的安保救援服务程序,迅速连线公司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实时安保巡护人员,让他们及时赶到火灾现场进行二次抢险(5分钟达到现场),尽早在第一时间将险情扑灭在萌芽阶段。
3、在火灾发生后,如果对用户造成了损失,而且用户在安装蚂蚁智联安全防护产品的时候开通了相应的保险理赔方案。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蚂蚁智联的协助,迅速开展定损以及理赔工作。
在以上模式当中,蚂蚁智联在帮助用户监控并防范火灾发生的情况之下,更通过事发地附近最近安保人员的指派做出了迅速救援,彰显了公司对于险情的全局控制能力,而一体化的服务更为用户省去了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诸多环节,提升了服务效率。而且,用户随时可以通过APP查看监控区域内情况,这一让“安全感”可感的做法更是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在商业模式成型之后,鉴于合伙人景权在哈尔滨有丰富的资源和人脉,试错成本低,高俊选择了将哈尔滨作为开始创业的根据地。在正式运营一个月左右,蚂蚁智联便积累了300多客户,发展势头良好。随后为进一步拓展市场,高俊于2017年11月来到北京,并且成功引入了华宁救援产业投资机构投资,借助其政府背书的产业优势拓宽市场。并于2018年7月,在与前腾讯MIG总裁刘成敏通话15分钟后,敲定了由追远创投投资的600万天使轮融资。
目前,蚂蚁智联的安防服务能力已拓展到了包括店铺超市、餐厅、办公室、工场仓库等复杂化商业场景当中,能够为企业、家庭等不同主体提供包括火灾事故、财产被盗、人身伤害、紧急救援等多元化的安全管理服务。
落地优势:硬件免费,共享保安,低价保险
从构成商业模式的要素组成来看,蚂蚁智联的整个商业模式涉及到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设备的安装维护,监控数据的24小时人力值守,并且需要有安保人员随时待命,处理险情,而且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通过APP等软件以及智能化任务分配技术作为支撑。整个过程涉及到技术、销售、施工运维、紧急救援、金融理赔等多个环节,业务线条极其复杂,这对蚂蚁智联最终的商业模式落地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在具体商业落地推进过程当中,蚂蚁智联在以上这几个环节都开展了良好的落地探索。
在硬件供应以及安装落地过程中,蚂蚁智联主要通过采购上游制造业企业的设备来满足自身需求,并且建立起了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机构在内的优质供应渠道体系;在具体的硬件安装落地方面,公司组建了自己的施工团队单独施工,同时针对于大型项目,公司也主张通过以外包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合作机构共同施工,以实现项目快速落地。
需要强调的是,在硬件安装过程中,蚂蚁智联倡导的是“硬件免费”模式。并不首先向用户收取硬件费用,而是采用免费安装硬件,每年收取定量服务费,通过争取并获得用户的长期信任并付费来实现硬件成本回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用户的首次尝试成本,用户采用率更高。
在实时安防监控数据回传技术实现方面,蚂蚁智联成立了自己独立的技术开发团队,开发了独立承载数据回传以及交互的蚂蚁智联APP以及后台自动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方向业务由拥有多次AI项目落地主导经验的李成担任CTO,带队多位产品经理以及技术人员共同维护。
针对于监控数据实时回传后的监控处理过程,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监控运营中心,24小时实时监视,并针对紧急险情进行确认以及援救任务分配。
对于们蚂蚁智联而言,在险情数据传回并且经监控中心人员处理分配之后,如何保证能够在险情发生地点附近及时找到能第一时间达到现场的安保防护人员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这一环的效率或者服务质量落下来了,那么即使前面的环节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为了保证有足够多的安保人员基数,蚂蚁智联一方面通过将不同的安防服务分级,将级别不同的安保公司联合在一起,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将不同的安防服务应急需求分配给具有相关服务能力,并且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服务机构。另一方面,蚂蚁智联也着手建立自己专门的安防人员培训体系,致力于打造自己训练有素的安保人员队伍。此外,公司还在蚂蚁智联APP上开放了“成为英雄”功能,鼓励更多业余的,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安保服务的人员加入平台,壮大安保防护人员基数。
蚂蚁智联还提出了“共享保安服务”的概念。目前市场上一些企业为保证店面安全会尝试雇佣自己的安保人员,但是单个店面雇佣的成本又太高,而且人效极低,通过配合采用蚂蚁智联提供的硬件监测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每300人次(即70户)共享一名安保人员的效果,降低了出警成本。
在保险理赔方面,由于配备采用蚂蚁智联的智能安防服务减少事件发生以及酿成巨大损坏的概率,降低了保险机构的赔率,包括太平洋保险在内的保险机构都更愿意与蚂蚁智联开展合作,并且降低了采用蚂蚁智联服务之后的用户购买保险的费率。
开业仅一年零两个月,蚂蚁智联北京分店从去年5月份到如今已经累计为1500家客户提供了装机服务,营收规模达到400万左右,产品落地项目包括碧桂园北京、物美、北京电信等企业。
发力SAAS化平台,构建智能安防服务新生态
在整个安防产业链当中,蚂蚁智联处于下游解决方案提供的环节,核心竞争力是一体化的安防运营服务能力。
现阶段,整个国内安防产业以上游产品和技术为主,类似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都倾向于上游制造业成分较重。但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安防行业发展的天平开始向下游倾斜,能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安防服务,具备高强度运营管理能力的安防企业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大华股份等一批制造业企业开始将自己的标签往安防运营服务商方向转移,这一事实也证明了行业发展趋势的转变。
面对整体行业开始往下游转,以提供安防运营管理服务为主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将会加剧的这一现状,高俊并不是特别担心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蚂蚁智联所提供的安全管理服务具有深度运营的特性,这虽然会对前期市场开拓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当这些业务真的做下来以后,便会形成极高的行业壁垒,被取代的可能性很小。
另一方面,针对从上游制造端开始向下游转移的企业,其核心优势仍在于上游制造业端,它们在向下游转移的目的更多在于为自家产品销售找渠道,这与专门做运营管理,致力于为客户营造更舒适的安防应用体验的企业的目的性是不一样的,长远来看各专所长的差异化特征将会凸显。
对于更早之前便定位于安防管理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的这一类企业而言,伴随着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运用,整个安防产业在朝着智能化升级的过程当中,这些企业内部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以及设备更换的压力,它们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小。而且国内安防市场足够大,未来智能化升级改造的空间足够大,行业允许有更多的参与者,高俊更主张以开放共享的态度一起做大市场。
目前,蚂蚁智联主要围绕B端企业客户开展资源拓展并提供服务,公司现阶段正在着手开发自己的智能安防SAAS平台。
高俊表示:“以安全事业为起点,蚂蚁智联目前在消防、医疗、保险、位置信息服务等领域拓展出的服务以及业务模式已经受住了一定的市场考验,伴随着SAAS化平台的研制成型,公司基于‘人防+技防+物防+保险’的一体化安防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并将能够以软件的形式对外输出服务,赋能行业B端企业。在这一基础之上,公司在输出软件服务的同时如果能够再结合着输出产品、落地搭建、乃至于运维等方面的服务,这又将进一步加速公司朝着一家行业级PAAS化平台的转型。”
截止1月21日,最新消息表示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我国已经处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偏高水平。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将成为一种必然,单纯依靠堆积人力的企业将不再具有前途,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开始把提高人效放在了优先地位,并且开始愿意为相关的智能化技术买单。蚂蚁智联一体化的安全管理服务在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支出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获得了相应客户。
艾瑞咨询数据表示,2018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达135亿元,预计2017至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25.5%,智能安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蚂蚁智联SAAS化产品研制成型,其后续接入的企业数量逐步增加,汇入公司平台的各类资源将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池。数据资源的积累将为蚂蚁智联进一步拓展智能化安防运用场景,打造智能安防新生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蚂蚁智联正在开展下一轮融资,并且已接洽了数家投资机构,高俊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强化人效以及企业组织能力,提升企业拓展业务的能力。而在企业价值管理方面,将打造公司业务K线,进一步发掘企业大客户,此外,公司还将结合行业分类开展区域化布局。待公司产品以及模式经过一定数量的验证之后,还会考虑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展业务并购,抄底行业抢占市场,通过品牌、业务以及服务等多方面的升级来赋能行业,与行业从业者共同做大市场。”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