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经历了从模拟到高清、再到AI化的三波浪潮,安防成为目前AI落地最快的场景之一。而完整的经历了安防几波浪潮,有近二十年从业经验的华泰科捷创始人兼CEO傅剑辉,对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也有自己的理解。
华泰科捷是一家将AI与公共安全相结合的企业,拥有人工智能算法和嵌入式产品研发团队,在图像处理算法、高密度动态人脸检测等方面居于前列,致力于提供前端AI视频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安防行业十年一个周期:模拟、高清到AI
早在2000年,傅剑辉就进入了“安防圈”。其时,傅剑辉在一家国内知名安防公司工作,也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做数字监控的人。当时的安防行业还处于模拟视频监控阶段,关注的行业集中在金融及国家重点监控领域。
2008年,一场奥运会的举办让国家对国产安防设备的重视提升,安防开始向公共安全、大交通、建筑智能化等多领域拓展。同时面向高清视频的革命开展,也带动了海康、大华等巨头的崛起。
在经过高清的浪潮、看的更清楚后,视频又逐渐向“看得更轻松、用的更智能”发展。此时,恰逢深度学习兴起带动AI浪潮,AI与安防的成量“视频大数据”一拍即合,促成了安防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与此同时,傅剑辉也看好安防AI化的行业趋势,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创业。
AI安防行业渗透率不足2%,华泰科捷用智能前端加速落地
虽然第三次浪潮已经袭来,但AI在安防行业的渗透率依然很低。行业数据显示,AI产品在安防领域的渗透率不到2%。“AI来了,但安防厂商们用不起”。于是,在综合考虑成本、功耗等问题后,华泰科捷决定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打造低功耗高性能的智能前端产品。
华泰科捷即将发布的两款安防产品,即是基于前端。傅剑辉将其定义为“边缘AI,小有大不同”。“小”,即“体积小,功耗小”,“大不同”,则指“60%的算力和数据在前端解决”。
隼目Falcon X系列产品中的智能摄像机AI Camera,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搭载高性能AI芯片,采用独立的计算加速单元,每秒可实时处理不低于25帧,每帧检测抓拍6-8人;实现600万像素大场景监控,并可实现人脸检测、人脸跟踪、人脸抓拍和人脸属性分析等功能,应用于智慧城市、雪亮工程、交通(机场、高铁、地铁)等高密度、复杂场景。
(智能摄像机AI Camera)
华泰科捷还发布了另一款智能图像结构化前端AI Box,同样搭载高性能AI芯片,可实现高速率采集、抓拍和人脸属性分析。不过,相比AI Camera,AI Box不必更换摄像头,其只有手掌大小,可放入摄像机前端的配电箱中。在更换传统摄像头需要一定成本的情况下,AI Box能更方便、快捷的实现前端智能,更好的实现后端分析向前端的过渡。
(智能图像结构化前端AI Box)
目前,许多厂家都采用基于后端、X86+GPU云架构的解决方案,而要将其成功应用于前端,则要进行算法“剪枝”,才能在嵌入式平台上更好运行。而华泰科捷与清华大学团队进行深度合作,在基于CNN深度神经网络前端算法上更有优势。
其动态人脸识别算法,能更好适应大角度侧脸、表情变化、不完全遮挡、光照变化等各种实际视频采集,允许采集时人脸上、下、左、右扭转15-25度;图像组切割技术,可针对有多个人像的照片,自动检测人像并分割出多张独立的照片。
“用很小的模型就能做到每秒识别25帧人脸。看数据,就知道为什么我们有信心能够在边缘计算、在嵌入式平台把人脸检测、跟踪和属性分析做到够好。”傅剑辉提起公司产品的技术特性,显得很自信。
贴近垂直客户,AI定制化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有算法、有产品,不过,华泰科捷并不想走只提供算法的路线。在安防行业有过近二十年的经验,傅剑辉还是坚持做AI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贴近客户服务。
在客户价值上,傅剑辉理解为两点:一是产品稳定性、功能价值;二是“性价比”价值。华泰科捷聚集了行业内的一批资深员工,他们懂得产品和方案要落地,必须要贴近客户。而企业用户更偏理性,对产品选择性很强,定制化的服务则更能体现优势。
而落实到AI识别的定制化上,傅剑辉也解释道,目前的AI定制化方案只能做一些补充,AI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定制化,“算法和算力还达不到”。 华泰科捷提供一套完整的嵌入式边缘计算平台,丰富的硬件接口可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需求,智能算法的移植协议也有标准化的定义,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只需要部署不同的AI算法,这样就能便捷的用软件算法去定义产品。
到2020年,预计智能安防市场可达千亿。而经历了三波浪潮的安防行业又给企业们出了道选择题,未来的市场属于前端智能还是后端?对此,傅剑辉有着肯定的判断,“不可能有第二种选择。未来3到5年内,智能化一定走向云边结合的解决方案。”
安防智能化的下一个风潮——智能化前端,那我们便静待华泰科捷和它的预言。
推荐:安防创新百人会栏目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快速渗透到安防行业的各个环节,安防也是目前AI公司争战的主战场。紧跟“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应用落地,并推出《安防创新百人会》栏目。
我们将采访100家安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果您有合适的企业推荐,或者想加入“安防AI创新学习群”(余凯、孙剑、徐立、浦世亮、陈宁等行业大咖都在群里),均可联系记者李论(微信:lilun18846810390)。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