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易生活 2022-05-09 00:00:00 热度:

IE 为何至今还有人用?性能差其实真不是问题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来源:三易生活  

2022 年 3 月下旬,很多朋友都在 Windows 10 的消息中心里看到了这样的一条通知:

" 对于某些版本的 Windows 10 操作系统来说,其附带的 IE11 桌面应用程序将于 2022 年 6 月 15 日正式停用。这意味着 IE11 桌面应用程序将不再受到支持,之后在用户尝试启动 IE 时,也将被重定向至 Microsoft Edge 。"

说实在的,即便是对于我们三易生活这样有着几十年使用 PC 经历的用户来说,看到微软直至 2022 年还在孜孜不倦地催促大家 "IE 要退役了,快做好准备 ",不免也有些 " 时空错乱 " 般的感觉。

难道 IE 不是早就已经销声匿迹了吗,为什么微软还在催促大家放弃这款老掉牙的浏览器呢?

事实上,微软放弃 IE 已经多年

2015 年 3 月,微软方面公开确认放弃 IE 品牌,并不再开发新版的 IE 浏览器。这就意味着曾在上世纪一度占据高达 90% 以上市场份额的 IE 浏览器,正式被判了 " 死刑 "。

而微软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彼时 IE 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快速下跌,而且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主流网站拒绝兼容。即便微软在 2011 年发布了底层改进其实相当巨大的 IE11,也未能挽救这一颓势。到了 2015 年,IE 的市占率有史以来第一次跌破 20%,所以被抛弃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当时微软没有想到的是,IE 最后的 " 苟延残喘 " 却度过了如此长的时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虽然 IE 在 2015 年的市占率就已低至 15% 左右,但六年多时间过去后,到了 2021 年 4 月其依然还有着 4% 的份额,并未完全 " 死绝 "。

面对这种情况,微软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也显著加大了进一步淘汰 IE 的力度。

2021 年 8 月,微软结束了 IE11 对自家 Microsoft365 的支持,不再允许 IE 使用 Office 网页端办公应用,试图削弱其在企业及低配置云主机市场的竞争力。

2021 年 9 月微软方面发出警告,由于 IE 的漏洞已经不会再得到修复,已有黑客开始利用新发现的 IE 安全漏洞进行攻击。

2021 年 10 月,谷歌禁止 IE11 浏览器使用自家搜索服务,而这就意味着 IE 浏览器甚至已经无法再能使用世界上最大、最主流的搜索引擎。

2021 年 12 月,Windows 10 开始弹出显眼的警告信息,提醒还在使用老版本系统的用户及早升级,从而用新的 Egde 浏览器完全取代 IE。

接下来,就回到我们本文开头的这个话题了。也就是在 2022 年 3 月,微软再一次明确提醒用户,IE 即将在今年 6 月 15 日彻底 " 退役 ",消费者与开发者都应迅速升级到最新的浏览器。

为什么 IE 会被淘汰?其实它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慢

为什么微软会淘汰 IE?说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 "IE 性能很差、很卡 "。的确,如果搜索与 IE 相关的话题就会看到,各种嘲讽 IE 浏览器卡顿、反应迟缓、不支持最新互联网技术和标准的梗。

但问题是,IE 真的卡、真的慢吗?

IE8 的性能和竞争对手相比,确实是非常非常的差

但这个问题,还需要分为两个阶段来看待。首先在 IE 如日中天的那段时期,以 IE5.5、IE6、IE8 为代表的那些版本,在性能优化方面做得的确是很差。想必经历过那一时期的 PC 用户还会记得,与 Safari、Firefox、Chrome 等同期的竞争对手相比,IE 在网页加载、渲染方面的 " 迟缓 ",完全是肉眼可见的有差距。

但是微软对于 IE 的性能问题,却并不是毫无作为。事实上,自从 IE9 之后,他们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来提升 IE 的渲染速度、JAVA 性能、CPU 占用率等等指标。特别是到了 IE11 时期,当时其甚至在发布时是以 " 高性能 " 作为主要宣传点的。

IE11 的测试成绩:110.6ms(越少越好)

Firefox Nightly 100 测试成绩:114.7ms

Edge beta100 测试成绩:136.8ms

Chrome 稳定版 99 测试成绩:144.6ms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我们三易生活的测试,在最新版的 Windows 11(Dev 渠道、Build22581)中,IE11 的 Sunspider 测试渲染时间甚至是我们手头所有浏览器中最短的。换而言之,在曾经饱受诟病的 Java 性能上,古老的 IE11 甚至超过了 2022 年最新版本的 Firefox、Edge,以及 Chrome。

IE 的真正问题,可能出在它的商业策略上

以如今的眼光来看,IE(特别是最后期版本的 IE)其实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般性能不济。但如果我们硬要说曾经的 IE 有什么特别值得诟病之处,那么真正的问题很可能出在了其过于封闭的商业策略上。

许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的是,IE 其实并不是 Windows 操作系统上的第一款浏览器。事实上,早期网景(Netscape)公司的 Navigator 浏览器才是绝对的王者,当时它的市占率高达 80%,且同时被作为 Windows 和 Mac OS 的首选浏览器。

然后在 1994 年,网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想要在浏览器上增加网页插件功能,从而使得开发者可以直接用网页代码编写程序,在浏览器中运行。没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几乎可以看作是如今 " 小程序 " 的鼻祖。但也正因如此,这意味着网景的浏览器开始不只是单纯的网页显示工具,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挑战到了传统操作系统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产生了必须自研浏览器的想法,并且很快 IE 就诞生了。更为重要的是,在 1996 年的 IE3 中,微软针对性地推出了自家的网络 " 小程序 " 技术—— Active X 控件。

不得不说,Active X 确实赋予了 IE 浏览器非常强大的功能。一方面,由于微软自家 Office 办公软件也使用 Active X 接口,这也使得 IE 成为了当时唯一能够直接打开、甚至是编辑 Office 文档的浏览器。另一方面,基于 Active X 技术,许多开发者也为 IE 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插件,比如大家熟悉的 Flash Player 就是其中的典型。

然而,Active X 的缺点其实也相当明显。首先,它被设计得非常非常不安全。在早期(Vista 之前)的 Windows 系统里,Active X 软件的权限甚至完全得不到限制,这使得基于这个标准编写的恶意程序大量涌现,而且可以轻易地窃取系统中的任何隐私信息。

其次,作为微软对抗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Active X 是一个完全由 IE 独占的技术标准,这就意味着其他任何非 IE 内核的浏览器都不支持它。更糟糕的是,微软借助 Windows 和 Office 的影响力,使得 Active X 这个 " 非行业标准 " 一度成为了事实上的最主流浏览器插件技术。

于是乎,这样一来悲剧就注定产生了。一方面,私有标准意味着 Active X 的各种性能、安全性改进,只能由微软独自推进,得不到其他任何企业的帮助。另一方面,IE 客观上曾经获得的高市占率,又使得这个并不先进、也不安全的技术受到了广泛采用。

没错,比起 " 性能差 ",安全性极为糟糕的 Active X 标准、且拒绝支持行业公开规范,可能才是 IE 后续受到越来越多厂商和用户排挤的真正原因所在。

微软已经拥抱开放,但 IE 的 " 遗毒 " 还将继续

令人欣慰的是,在放弃 IE 后,微软很快就转向了拥抱开放的互联网技术和标准。如今,最新的 Edge 浏览器已经是基于开源的 Chromium 内核,同时它的插件自然也转向了更安全、且跨平台的公有技术标准,并且不再支持 Active X。

但问题就在于,曾经的 IE 实在是影响太大、市占率太高。即便微软已经 " 改邪归正 ",但许许多多基于 Active X 这个古老技术标准的浏览器插件,却未必能够用新的技术重写(或者是不愿意重写)。于是乎,这才有了本文开头所说的,虽然 IE 被停止开发已经有六、七年之久,但其市占率却依然不少,而且难以被部分用户舍弃的现象。

令人颇为无奈的是,在最新版的 Edge 浏览器里,微软虽然已经换用了全新的内核,支持了行业的各种公开技术标准。但依然保留了一个 "IE 模式 ",甚至是为其设计了在遇到不兼容网站时自动切换的机制。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糟糕但却封闭的私有技术一旦成为行业 " 主流 ",所可能带来的恶劣且长期的影响。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