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arlETF投资视界2020-08-14 18:06:00 热度:

双循环亟需新基建赋能,AI 云必将受益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原标题:双循环亟需新基建赋能,AI 云必将受益

百度再次公布财报数据,2020 年第二季度,百度实现营收 260.3 亿元,运营利润(Non-GAAP)56 亿元,同比增长 187%,净利润(Non-GAAP)50.8 亿元,同比增长 40%。营收、利润指标均超市场平均预期。

当然,最大的亮点,还是以智能云为代表的 AI 新业务。在官方新闻稿的第一段,就特别强调了这个进展:

包括智能云在内的 AI 新业务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百度新增长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当然,这并不奇怪,在 「双循环」、「新基建」 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是重要的三大路径之一。而百度智能云作为 AI 云中领跑者,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双循环需要人工智能赋能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这一论述,相信任何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都不会陌生。

双循环,归根到底是要做大国内大循环。

如何做大?

一方面是要提振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供给侧赋能。正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部部长洪俊杰在《光明日报》署名文章中指出的: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待发之际,应坚持科技强国战略,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 「双循环」 赋予新动能。

日前普华永道一份题为《新基建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 「智能 +」 产业升级》的报告中,对于新基建三大基础能力做了分析,如果说 「泛在感知」 代表收集数据,「高速互联」代表传输数据,那么人工智能所在的 「智能融合」 则代表数据的使用。

新基建如何赋能?

普华永道也给出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别的不说,光光是减少一线用工 2.6 万人,就是一个惊人的成果:

关注政府、国企们在做什么?

当然,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如何推动 「大循环」 上,与其看普华永道的报告,不如看看地方政府、大国企们已经在如何行动了——他们开始引入什么技术、又想推动什么业务。

比如 7 月 11 日,202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签约与发布活动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推进全国首个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在浦东新区的落地,加速城市新一代智能管理,共同打造城市智能化升级新范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签约,虽然主角是浦东新区副区长管小军,百度副总裁、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刘雅雯代表双方签约,但上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见证签约,可见上海的支持力度。

上海浦东引百度为外援,诉求何在?

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在创新合作层面,双方将在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操作系统等领域进行共同创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

项目落地层面,全国首个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将在浦东落地运营,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助力浦东新区打造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硬核产业,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智能提升方面,双方将依托百度在数据、技术、生态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智能化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

「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显然,上海浦东政府已经用朗朗上口的概括告诉我们,这些硬核领域都少不了人工智能的加持。

当然,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落地的,不仅仅是上海浦东这样的地方政府,也包括庞然大物的央企。

6 月 15 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国家电网」)举行「数字新基建」 重点建设任务发布会暨云签约仪式,面向社会各界发布「数字新基建」 十大重点建设任务,并与百度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电网概括的十大重点任务,2020 年总体投资约 247 亿元,预计拉动社会投资约 1000 亿元。从他们的具体名字,大体可以看出其对于新基建赋能的应用。

  • 电网数字化平台
  • 能源大数据中心
  • 电力大数据应用
  • 电力物联网
  • 能源工业云网
  •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
  • 能源互联网 5G 应用
  • 电力人工智能应用
  • 能源区块链应用
  • 电力北斗应用等项目

其中与云、人工智能沾边的,就是过半。

其实,电力行业应用人工智能赋能由来已久,只不过以往更多是省级公司,而这次升格到总公司。

此外,百度智能云企业级 AI中台、知识中台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头部客户落地应用,支撑无人机巡检、「刷脸办电」、综合能源等 20 多个业务场景。

当然,百度依托智能云拿到的大单,不仅限于此。从 6 月开始,百度智能云连续签下多个新基建大单。国家电网、浦发银行、浦东新区、中国建材分别在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方面与百度智能云开展合作。其中,百度智能云与中国建材集团在数字矿山、智慧物流、智慧工厂、工业无人驾驶、数据中心新基建、企业 AI 大脑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新基建推动 AI 云高速发展

在 7 月 9 日举行的 202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表示:

百度将自己定位于专注对外赋能的 AI平台型公司,希望每一家企业都可以像用水和电一样使用百度的平台,从而快速实现AI化转型。百度智能云则凭借 AI 能力引擎和 AI 开发平台这两大核心优势,成为产业智能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和云服务领域头部玩家。

其实,将 AI 变成现代企业的水电煤这个比喻,李彦宏早就提出过。

只不过,在此之前,整个业界的重视度有限。

甚至在许多人看来,百度花了大力气搞的人工智能核心 「百度大脑」,更多只是基础技术的储备,作用更多只是在综艺节目上秀一下。

但是,伴随 「新基建」 政策的推出,这成为了国家战略。

这意味着,如何用好 AI 等新基建技术来赋能企业发展,将成为许多地方官员和大型企业一大考验。

这自然能推动整个 AI 领域的需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百度显然将成为最重要的受益者。

是的,当我们将 AI 和云一起谈论的时候,百度是一个绕不开的对象。

7 月 14 日,全球权威咨询机构 IDC 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 (2019)》,报告显示:

在中国 AI 公有云服务市场中,百度智能云在整体调用量、市场份额方面均名列第一,拥有最多的 AI 产品数量。

如果聚焦与 「新基建」 赋能关系更大的细分领域,这种优势更为重要:

根据 IDC 在 7 月下旬发布的两份市场报告显示,在工业质检领域,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第一。在视频云市场,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同比增长 59.3%,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百度 AI 新业务持续增长首先源于百度领先的 AI 技术在新基建大潮中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在 202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文心 (ERNIE) 知识增强语义理解技术与平台获颁大会最高奖项 SAIL 奖。2020 上半年,百度发表论文数量突破 190 篇。专利方面,百度全球AI专利申请量已超过 1 万件。近日,百度研究院新增生物计算、安全两大实验室,进一步拓展AI 前瞻性研究范围。

8 月 5 日,百度 CTO 王海峰在出席无锡市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洽谈会时表示:

基于百度大脑,百度正在通过智能云,将领先的 AI 能力向各行各业输出。百度智能云以 「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 为战略,融合云计算、百度大脑、大数据等百度核心技术,提供了通用的基础云平台、AI 中台、知识中台等多层次的平台,以及为各行各业赋能的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当然,虽然在 AI 云上百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整个新基建的长跑刚刚开始,如何能在未来的长跑中坚持领跑的优势至关重要。

显然,百度也看到了 「新基建」 风口下人工智能的巨大商机,因此进一步加大了投入。

6 月 19 日,百度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预计到 2030 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超过 500 万台;人才方面,未来 5 年,百度预计培养AI 人才 500 万。

新基建风起,AI 产业化的美好未来已来;

AI 方兴未艾,百度自然有更好的未来。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