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BM中国2020-06-09 18:00:00 热度:

智慧实践先行者--新奥集团如何迎接“新的达尔文时刻”?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原标题:智慧实践先行者--新奥集团如何迎接“新的达尔文时刻”?

本文转载自中关村在线,作者:徐鹏

拥抱“不确定性”已成为当今商业世界的主旋律。对于任何一家处在数字化变革浪潮之中的企业来说,若想迈出决胜一步就要尽快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转型规划和实践路径。正如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包卓蓝所言:“这是一个‘新的达尔文时刻’。就像跑800米,我们现在处在50米的位置,企业需要‘生死时速’,快速适应新的非常态。一些在数字化方面提早做了准备的企业,更容易胜出。”

新奥集团就是这样一位先行者。作为一家雇员超过4.5万人,2019年经营收入1,645亿元人民币的巨型企业,新奥集团的服务范围覆盖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已拓展至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涉及十余个行业,在国内拥有4个上市公司,旗下有400多家独立的公司。如此庞大的一个业务构成和生态体系,内部的业务系统多至数百个、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以数十T为单位,想要实现业务迭代、流程管控、应用体验的智能化改造,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在做AI自动化平台的时候,我们非常谨慎,因为这个产品一旦选定,会直接主导后面的很多工作。AI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步走错,可能会影响整个的时间窗口。我们经过了半年时间的考量,把能看到的产品几乎都试用过了。”对于AI平台的选用,新奥集团数字技术赋能群人工智能中台负责人李强有着清晰的判断,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IBM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基于IBM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转型的解决方案。

新奥集团数字技术赋能群人工智能中台负责人李强

用AI打破业务层级壁垒

在李强看来,易用、快速、开放是新奥集团选择IBM AI技术的关键因素。首先,集团多元化的业务场景避免不了流程复杂度的增加,面对大规模的业务量和数据量,让人工去逐个执行费时费力,同时业务部门的员工又缺少编程经验。因此,一套使用零门槛的人机交互系统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IBM RPA和Watson NLP能力的融合,机器可以更加高效的理解员工所表达的意图,让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更有机的协同起来。

其次,业务迭代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技术衔接要更加无缝,及时响应、实时上线的背后是要做到代码极简,最大限度节省测试时间。推行“零代码”之后,新奥集团的场景验证时间缩短至1-2天,业务上线速度大幅提速。此外,IBM对数据接口的开放性让功能和场景无限扩展成为可能,提升了可编程的灵活性,并且系统可以自行纠错,自动化匹配业务之间的关系。

以新奥集团旗下的燃气公司为例,纵向需要跨越从子公司到总部,再到集团的财务、上级决策层等多个层级,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且有重复性,而类似的情况在集团内部还有很多。此时,如果仅凭借单节点的自动化并不足以提升整个流程的效率,为此,新奥集团希望融入外部如IBM Watson、规则引擎等AI能力,结合自身的技术实践,通过“数字员工”的理念构建端到端全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李强谈到,多部门协同时很多场景需求都是自下而上的,纵向和横向都要涉及复杂的业务线,“举个例子,我们有工程公司、燃气公司,工程公司要给燃气公司铺管道,销售订单,燃气公司有采购订单,现在两边两个订单,各自做各自的,各自财务要审一遍,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再审一遍,这个流程如果让AI中台来做,要把流程全部打通。原来多个人、多个小流程串成一个长流程,让一个‘数字员工’来做。”

数字员工加速AI中台建设

目前,新奥集团采用的IBM AI技术聚焦于三个场景:

自助服务

虚拟员工助理

通过AI对员工日常工作进行赋能,实现增强型的混合劳动力。借助IBM Watson 和RPA打造的虚拟员工助理,做到“1人对接集团近5万名员工”,随时随地提供跨岗位、跨系统的服务能力,使员工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身高难度的复杂工作,进而创造新的价值。

专家助手

规划使用Watson Discovery对内部的用户手册、开发文件、厂家指南等海量数字化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筛选、自动标注、内容理解和解析等,帮助员工回答一些分散、混沌、无法由Watson Assistant或RPA通过训练来回答的长尾问题,提高效率并减少员工工作量。

以业务为核心的全流程AI

2019年四季度,新奥集团采用IBM企业级RPA打造了自动化财务机器人打通了线上线下流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累计平均每天完成2,000-3,000个任务;相比真实人工平均可缩短 60%工作时间;陆续承接了12个岗位上共50多人的工作;实现了70多个业务场景,产生每年数百万的业务创值。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IBM长期以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的洞察。“IBM在制定AI相关策略时,聚焦于企业所需,是企业级的人工智能。”在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业务人工智能业务总监冯衍看来,IBM的AI平台要解决企业面临的三大问题,即帮助企业作出更好的风险及机遇预测、实现自动化,以及优化运营和管理。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业务人工智能业务总监冯衍

为了帮助企业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IBM结合来自全球的解决方案框架和客户反馈,定义了五类满足中国市场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Digital Workplace Reinvention with Watson(基于IBM Watson的数字化工作场景重塑)就是其中之一。快速、易用、开放、诚信、专业,是冯衍对IBM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给出的5个关键词。

快速

IBM Watson的自然语言处理引擎,只需要少量样本数据就可以训练出高准确率的模型,以对话交互机器人为例,IBM Watson仅要5-10条对话样本,就能达到业界同样、甚至更高的准确率;

易用

IBM Watson设计采用了面向业务人员的企业级架构,使得应用开发非常简捷,业务人员无需掌握编写代码与程序的技能,简单配置就能实现复杂的功能逻辑,快速+易用的特性使得客户运用IBM Watson开发AI应用的周期从原来的以月为单位,缩短到以天、甚至以小时为单位;

开放

IBM Watson采用开放的体系架构,让整个流程的数据、文本、流程、模型、结果清晰可见,并能够以API的方式让企业内外的其它应用程序调用;

诚信

IBM承诺不会利用客户的数据,以及数据创造的模型和洞察来提升IBM Watson的能力;

专业

IBM的服务团队具备从业务咨询、方法论、到最佳实践、落地实施,加上人工智能阶梯端到端的数据与AI整体能力,可以帮助客户运用IBM Watson技术,让AI真正在企业的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进一步来看,IBM的AI解决方案在部署时会体现为三种形式。第一,面向大数据、数据科学团队,IBM提供了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基于数据以满足企业创建、管理AI模型的需求;第二,基于业务需求提供产品化的解决方案,例如Watson Assistant、Watson Discovery等,一方面让业务人员可以零成本开箱即用,另一方面通过开放的API与各类AI组件相结合,以集成式交付的形式满足多元化场景需求;第三是嵌入式的AI能力,可以不断加入内外部的AI功能或特性,与合作伙伴一同丰富IBM Watson的智能化体验。

IBM基于Watson的数字化工作场景重塑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结语

在加速客户向云迁移和迈入数字化转型之旅的过程中,IBM打造了从云到端的人工智能平台,并且以其开放性为业务实践提供了独特的场景化AI解决方案,这一能力已渗透到企业的运维、管理等环节。就像冯衍所说的,“我们希望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到模型和算法,融入到企业的运营中去。IBM有一个Operationalized AI,真正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而不是纸上谈兵。IBM希望透过这样一种规范的方法论,帮助企业更快的走上人工智能之路。”

END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