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同花顺财经2019-10-12 17:44:00 热度:

新浪智慧金融研究院举行第一次研讨会 各路大咖深度解读智慧金融新发展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原标题:新浪智慧金融研究院举行第一次研讨会 各路大咖深度解读智慧金融新发展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5G时代,智慧金融将如何发展?

各家银行纷纷表示,将继续专注于创新,不忘初心,以工匠精神,注重用户体验流程的架构;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不断优化、提升银行的服务场景,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邢桂伟

智慧金融就是利用智能技术进行金融创新,目前中行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而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运用新技术对银行全领域、全流程、全方位进行数字化重塑,打造智慧金融服务体系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杨宇红

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智慧金融实际上是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而智慧金融的“智慧”,就是更懂市场、更懂客户、更懂自己。在科技的应用方面,银行的产品应当抓住两个关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客户的群体差异化体现出来。

交通银行线上金融业务中心总裁袁文霞

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服务层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让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重塑服务流程和体验。使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经营有效落地,真正做到客户“离店不离行、离线不离行”。

浦发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薛建华

服务背后是强有力的平台的支撑,包括人工智能、线上线下的结合、远程的集中处理能力和整体的服务客户的能力。只有在综合实力上、在数据的积累上、在平台上,通过综合整体的整合,把服务做好,这才有可能筑起防火墙和护城河。

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王燕

数据的使用不能缺失温度,数据化让银行的服务能够更贴近客户的真实需求,在客户最需要金融服务的时候,提供最专业、最恰当的产品。有了数据,有了人工智能的算法,有了网络,我们就可以为更广泛的客户提供差别化、高质量的服务。

广发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关铁军

在渠道互联的背后要做的就是生态打造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在销售环节、服务环节、品牌建设,实际上都是能够通过运用数据分析乃至模型、算法,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情景化服务。良好的生态构建会为客户、社会和银行创造更多价值。

兴业数金监事长杨忠

从智慧的角度讲,我们在构建金融科技创新团队的同时,要思考如何服务企业、同业,如何建立未来的生态。我们在建立架构时,也要思考未来这些东西如何打造,如何把这些金融服务能够做得更好,在任何一类客户需要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客户身边。

江苏银行零售部副总经理刘静

智慧金融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而人工智能带给银行的改变可以概括为“节省人工,智能服务”。智慧金融对江苏银行的改变不仅在服务端,而且体现在每个部门的规划设计、每个产品的业务流程中。

宁波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童创贵

银行进一步提升手机银行的体验,重点在于运营和经营。各家手机银行的水平都很高,基础架构、各个功能都很多,但是如何把它嵌入到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去、交易的各个环节去,这是未来要考虑的事情。

网商银行副行长冯亮

智慧金融的关键词之一是普惠,要思考做智慧金融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普惠金融是恰恰是为了满足那些尚未被金融服务覆盖的客群,可以扩大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效率,是智慧金融的价值所在。

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

从服务普惠金融的视角来看,智慧金融可以用3个A、1个S来解释,第一是方便触达,第二是价格可负担,第三是良好的体验,最后一个S是商业可持续。做好智慧金融需要做好渠道、客群定位、定价、体验、平衡成本结构和风险等多个维度。

同盾科技副总裁李伟东

技术进步的融合是加速的,银行都在思考如何把业务部署到场景当中去。此外,在整个数字经济的大环境下,产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速。未来,5G技术对整个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来说,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亚

智慧金融是用大智移云的手段,让更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较低地成本获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当普惠金融到一定程度,在客户群体如此庞大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些定制化的服务。未来,在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针对客户的潜在需求设计出来定制化的产品,从而创设出更多的需求。

西泽研究院院长赵建

在智慧金融时代,用户的要求很简单,但用户体验如果不好,用户也很“残酷”,他会马上离开你而选择别人,所以银行要从敬畏市场和客户的角度去理解智慧金融。戳下方阅读原文链接

看更多嘉宾精彩观点

来源: 新浪财经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