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文丨倪霞
责编丨余欣婷
新制造8月31日消息,今日下午,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在上海世博中心金厅举行。在会议现场,上海人工智能创新政策发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发布带来《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行为方案》政策解读,同期,第二批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
此外,会上还举行了上海市人工智能银行业联合授信仪式、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上海市人工智能重大产业项目与合作签约仪式、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机构揭牌仪式等系列活动。
《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政策解读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坚定不移的优先发展方向,是上海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布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指示和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上海承担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战略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布局的先发优势,科教资源、海量数据、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丰富的基础优势,引领汇聚各方力量,共建、共享一流创新生态。
行动目标
到2021年,全力打响上海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标志性品牌。激发各方创新活力:布局建设4+ X融合创新载体,部署十大全球领先创新应用场景;增强原始创新动力:推进开放五大枢纽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国际顶尖创新团队;提升支撑创新能力:打造十家龙头创新企业,培育百家创新标杆企业,形成重点产业干亿产值规模。
七大行动
行动1: 建设4+X融合创新载体
4:依托国家级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布局浦东张江、临港新片区,徐汇滨江、闵行马桥等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集聚区。
X:各区域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创新载体
行动2: 建设枢纽型创新平台
●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开源开放社区建设●行业技术应用创新●算力平台能级提升
前沿技术联合攻关: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立10个重点联合实验室。
开源开放社区建设:形成“算法、数据、场景”一体化开发者社区。
行业技术应用创新:布局建设1-2家市级功能型平台,建设10家市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算力平台能级提升:支持新兴芯片企业参与算力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一流AI芯片高地。
行动3: 建设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
建设15个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多要素集聚的训练场
行动4: 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聚才引才行动:力争三年使人才规模翻一番, 达到20万人。吸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梯队人才培育行动:建成10家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培训万名紧缺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育人工智能智慧工匠,加快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青年人才扶持行动:聚焦百名青年卓越人才,培养干名青年优秀人才
行动5: 全力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对列入”上海市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的重大专项项目,按项目投资额30%予以支持最高支持额2000万元。
行动6: 建立运作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建立人工智能产业投资甚金,带动更大规模社会资本,重点投向本市创新创业项。首期投资100亿元,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形成1000亿级基金群。
行动7: 构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形成若干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率先构建人工智能治理制度体系,发布《人工智能与法治》蓝皮书。
五大任务
任务一:创新载体
1.优化基地布局
深化”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的”人字形” 产业布局;支持长阳创谷、市北高新、桃浦智创城等特色园区。
2.发展创新空间
鼓励本市大企业率先开放资源;以行业领军企业为核心建设行业联合创新基地,孵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企业共同成长。
3. 着力降低创新成本
统筹建设运营5G物联网、IDC数据中心, 云计算超算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区吸引创新龙头企业入驻, 给予专项扶持。
任务二:创新平台
1.建设前沿理论研究平台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院,鼓励企业与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2.打造开源开放社区平台
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开放研究院,成为国际人工智能开发生态网络的关键节点。
3.搭建行业应用创新平台
建设人工智能行业创新中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转化落地。
4.布局重大算力服务平台
建设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高性能开放算力平台;支持本市数据中心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加大服务供给;鼓励新兴芯片企业参与算力平台建设,形成AI芯片高地。
5.建立数据有序开放交换平台
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放,率先建立管理制度;建设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助力创新应用落地。
任务三:创新团队
1.聚集高端人才
建立国际人才储备库;加强国际人才服务。
2.引育青年卓越人才
发挥各类人才政策作用,着力吸引培养人工智能青年卓越、优秀人才。
3.培养复合专业人才
重点培养技术、产业、商业跨界复合人才。
任务四:创新应用
1. 场景应用“揭榜挂帅”
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应用测试平台,提供真实测试环境。
2. 创新产品 “首发首秀”
支持在地标性区或建立人工智能创新技术、产品展示体验中心;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激励机制,支持政府首购和订购。
3. 公共服务 “示范项目”
深度打造人工智能公共示范项目,给予投资额最高30%扶持;打造1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提升公众感知度。
任务五:制度环境
引源头活水
首创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信息互通机制,建立运作目标干亿规模的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聚焦支持本市优秀团队、优质项目、优越场景;全力支持本土创新标杆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
强创新激励
给予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1 5%所得税优惠;符合条件的创新产品30%上限补贴;符合条件的创新个人50万元最高奖励;符合条件的创新活动200万元最高扶持。
助创新流动
深化科研人员企事业双向流动,离岗创业允许留职3-5年;设立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国际交易中心。
推创新规范
在重点领域逐步建立风险评估和法治监管体系;制定行业规则标准,贡献AI治理的“ 上海模式"。
保障措施
-
充分发挥市人工智能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
-
建好用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平台,组织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
依托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密切关注产业动态和技术前沿
-
建立人工智能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
-
打造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宽带网络”双干兆之城",率先开展5G商用,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度广泛应用提供信息高速公路
-
市区联动形成合力,滚动实施形成机制,持续聚焦、久久为功,确保行动方案各项任务不断优化、扎实落地。
第二批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
第二批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AI+综合、AI+制造、AI+园区、AI+农业、AI+金融、AI+医疗、AI+教育、AI+文化旅游、AI+城市管理、Al+交通、AI+司法。
AI+综合,应用场景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浦东新区城市AI生活新画卷”项目,通过打造智慧商业新街区,建设无人驾驶场地,构筑智慧楼宇标杆,共绘城市AI生活新画卷。
AI+制造包括两个具体应用场景,场景一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使能高端装备预测性维护”项目,推动AI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形成高端装备预测性维修维护方案,助力高端装备行业提升整体竞争力。场景二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智能化电网运维管理”项目,自主研发智慧供电助手,助力进博保电,实现设备智能感知和主动防护,建设一流电网。
AI+园区包括上海西岸传媒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和网普物流装备(上海)有限公司两个应用场景。前者“西岸传媒港智慧化管理和服务”项目,打造上海西岸AI综合治理中心,赋能区域安防、出行、能源等领域,构建人工智能综合应用试验场。后者“普洛斯智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自感知、全可视、易管理、可互联的智慧物流园区,构建全国领先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AI+农业 ,应用场景为上海金山区亭林镇周栅经济合作社,“周栅智慧农村”项目,通过农业生产机器人赋能耕种、做畦、播种、除草、采摘等农业生产活动,用“智能+”破解“老小旧远”难题。
AI+金融,应用场景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交易”项目,通过AI赋能年交易量千万亿级的银行间市场,让交易服务更加智能化、多元化、人性化。
AI+医疗包括三个应用场景。场景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科分级诊疗应用”项目,通过赋能基层、优化专科、攻关智能设备,破解儿科看病难题,着力打造基于AI的儿科分级诊疗体系。
场景二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智慧瑞金,瑞智助医”项目,破解诊前、诊中、诊后难点痛点,打造全场景“认知”医疗深度应用,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场景三为徐汇区卫生事业管理发展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通过“徐汇区心血管疾病全周期智能服务”项目,打造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居民心血管健康全周期服务平台,实现早筛、预防、辅助诊疗、随访和分层转诊。
AI+教育,包括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三个应用场景。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的“智能乒乓球教练”项目,通过自主研发智能乒乓球教练和对抗机器人,集观察、思考、行动于一体,打造世界乒乓球界的“AlphaGo”。
上海大学的“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智慧校园AI综合场景应用”项目,基于AI的智慧校园管理,助力一流人才培养共享引擎平台和一流学科智能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智慧云学校”项目,通过教育教学的“数字孪生”,实现基于AI的情感教育,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
AI+文化旅游,应用在上海博物馆的“上海博物馆智能导览和智能科研”项目,结合AI技术丰富游客体验、加强场馆资源管理、提高文物修复效率和古文献利用率,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
此外,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的“SMG媒体内容智能生产平台”项目,也是AI+文化旅游的应用场景之一。该试点项目聚焦“AI+融媒体”领域的智能采摄、智能制作和智能播出,全面提升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效果。
AI+城市管理,应用在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应用”项目,以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拣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垃圾自动化和智能化分拣,率先探索垃圾智慧管理可行性方案。
Al+交通,具体场景为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东海大桥道路运营智能维护”项目,通过直面路、桥、隧运营养护痛点,引入AI实时感知交通流与设施健康,提升运管效率,降低管控风险。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上海地铁智慧视觉应”是Al+交通的另一个试点项目。通过搭建智慧视频分析平台,大客流监测分析,保障地铁安全运营,提高轨交执行效率。
AI+司法,应用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市高院金融案件智慧诉讼”项目。该项目聚焦诉讼全流程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智慧法院建设,建设金融案件智能辅助办案新平台。
相关阅读推荐:
2019全球工业智能峰会 | 大咖畅聊工业AI前沿技术:增强人,取代人?
2019WAIC丨专访Alva Systems创始人肖东晋:AI将加速工业制造升级
由公司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外)联合主办的“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结合湾区科创和青年特色优势,将第二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的主题定位于“科技赋能、青年引领”,将围绕5G生态、硬件创新、工业数字化、AI企服、科技出海等热点展开探讨,欢迎科技创新的观察者参与!
报名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75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