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达闼2019-08-31 18:59:00 热度:

黄晓庆:用云端智能机器人承接产业领域核心应用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原标题:黄晓庆:用云端智能机器人承接产业领域核心应用

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社会深层次的改变。如何在产业场景中高效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同时兼顾社会责任感,构建高效、和谐且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社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圆桌论坛上,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先生与论坛主持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以及SAP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强,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深兰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海波等业内领袖一起探讨了人工智能未来的商业应用前景。

针对目前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平,黄晓庆表示:“目前机器人通用性不强,主要是一些面向政府和企业进行垂直服务、专业服务。从接待到清洁、安保、零售,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对需求,每个行业的机器人可以是通用的,也可以是定制的,但是核心聚焦于一个垂直应用,这个垂直应用是用机器人承担人不愿意做的工作。

结合自身业务,黄晓庆表示“达闼科技从事云端智能科技机器人,主要的市场是服务机器人而不是工业机器人,它可以自由移动,可以服务于酒店、医学、学校,最后可以走入到家庭。

当被问及云端智能机器人与边缘计算关系,云端智能是否与边缘计算背道而驰时。黄晓庆认为“人工智能对运算的需求大到任何边缘计算都无法承载,模拟人脑需要能承担1000亿个神经元的运算量,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必须依靠云端智能。边缘计算可以解决一些高频、简单的运算。未来智能机器人也需要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成本越低越好,不要像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一个昂贵的服务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对于云端智能系统的开放性,黄晓庆表示“机器人大脑是封闭的,但是云端智能系统不是封闭的,我们不能让机器人被攻击,这是我们最大的目的。

黄晓庆还谈到了云端智能机器人目前两大制约因素“从机器人的角度,系统集成水平提高,最大的制约就是要把机器人做成多关节、能够干活的机器人,柔性关节成本一定要下降。”“ 第二个制约是环境制约,室外定位现在有RTK技术,可以把GPS或者是北斗增强,但是室内完成精准定位是非常大的挑战。其他制约,比如说4G网络可以支持相当有效的云端机器人应用,但是如果每一家庭都有云端机器人,那4G网络就无法承受,这需要5G网络,需要速度更高、延迟更低的移动通讯网络。”

黄晓庆还以一个科学家的视角,探讨未来5年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的突破,他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深度学习领域,我觉得两个领域是非常有希望的。第一个是自主增强学习,第二个领域是对抗性学习,这两个技术的领域对于未来产生技术上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一天的智慧碰撞,观众对于AI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非常感谢,我们期待在2049或者是更早的时候,看到机器的智能超越人类。人类到那个时候可以和机器和平相处,” 论坛主持人杨燕青用美好的祝愿为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