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亿欧2019-07-09 00:00:00 热度:

专访瑞立视许秋子:VR方兴未艾, 5G商用下能否重获新生?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今年6月,第一批5G商用牌照发放,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在未来,5G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在5G产业生态里,相比暂时看不到形态的5G手机,最直接可见的改变可能是AR/VR娱乐生态

近五年时间,VR经历了急速爆发、遇冷洗牌到沉淀发展的阶段,在5G逐渐发展起来的今天,VR市场,能否向死而生?作为支撑VR发展的底层技术,动作捕捉是否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带着这些问题,拜访了深圳一家专注VR领域的创新型科技公司——瑞立视,并就5G与VR发展相关问题与瑞立视创始人许秋子展开讨论。

VR由热遇冷,5G商用或能扭转乾坤

VR,就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对现实世界进行虚拟化再造,可以实现即时、无限制地与三维空间内的事物进行交互,仿佛身历其境。VR可以提供与现实世界隔绝的沉浸体验,Imm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Imagination(构想)是它的基本特性。

VR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谓是神奇的跳跃。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金收购Oculus,这笔天价投资激发了中国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掘金热情,也开启了VR行业随后两年多的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并不良好的VR体验、相对贫乏的内容反而打破了人们对VR世界的幻想,VR一路高歌后在2017年遭遇市场当头一棒。

一个公司的发展,或许也是一个行业的缩影。“在2015年发展很好的时候,我们在深圳、广州等地开设了多家VR线下体验店,我们从底层算法、技术、设备到整个场馆都是自己负责,当时的店面评价也很好,人流量也能保持店面的基本盈亏平衡。但在2017年,整个VR行业遇冷,加上公司已经投入大量成本在研发,在做C端线下运营这块经验不足人力不够,所以我们把VR线下体验馆的运营交给了有能力运营的运营方,自己更专心投入去攻克技术。”谈到企业转型时期,许秋子不禁唏嘘。

直到2018年底,5G的发展,让VR企业再次看到了希望。在大概率上,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会受益于发展起来的5G。事实上,5G具有高数据吞吐量、低延迟的特性,这与VR世界里强交互的需求极为契合

早期的VR发展遇冷,也暴露出一些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早期的VR产品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各类VR体验馆曾风靡一时。但随后,头显产品价格昂贵、网路延迟较大、图像质量不理想、内容丰富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C端VR产品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在以上问题中,最受人诟病的莫过于VR体验时容易让人产生的眩晕感。究其根本,是技术发展未达到成熟应用的原因

VR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三级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触觉感知等。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使用者进行位置移动时,计算机要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3D世界影像传回产生临场感。其中,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信息传输速度是问题的核心

早期VR设备需要笨重的背包支撑运算以及接受信息,虽然能保持体验,但是最多也只能支持几个人同时互动、局域网环境内的带宽流量限制了最高可能同屏的人数,离实现所谓的“万物互联”仍然有很远的距离。近年发展起来的5G,具有高数据吞吐量、低延迟的特性,这在场景信息传输、玩家动作捕捉数据统合和大场景下的上百人同时交互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未来,VR的发展将极大受益于的5G

“5G出来以后,VR渲染的方案会有更多选择。因为很多的渲染,理论上来说都是可以放在云端,没必要放在每一台设备上单独渲染。我们期望,在5G出来之后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所有的VR渲染都可以放在云端,这个也是我们目前跟华为在重点突破的一个方向。”许秋子表示。

光学动作捕捉,让真实更近

许秋子,国内资深光学动捕技术践行者。早年间,她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学习视觉美术,后赴日本深造,曾参与日本《最终幻想》《生化危机》等知名主机游戏开发,主导SONY PlaystationVR、日本丰田汽车、日本环球影城等大型VR项目。

在谈及创业初衷时,许秋子表示,“我在日本主要做电影、动画的特效制作,这些制作主要用到3D 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对于VR来说,动作捕捉技术可以把演员的表演反映到角色上,它能够识别人物动作,然后把人的动作同步到VR环境里,核心的关键的技术就是跟踪系统。但当时市场被Vicon、OptiTrack等国外厂商垄断,中国高端动捕市场品牌空白,我就想把这一种解决方案带到中国。而方案的核心是技术,我们就决定自主研发空间定位识别技术”。

2015年,许秋子回国创立深圳市瑞立视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攻研发大空间互动技术并自主研发出原创光学动作捕捉多人交互系统。据介绍,瑞立视从成立初期以算法团队为基础,专注算法、光学、硬件结构的自主研发,发展到中期建立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所需的一整套的项目、产品、售前售后等部门体系,并专门为文创、教育、军工等行业提供针对性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公司最终的目的是成为中国动作捕捉的品牌代表,领先的多人交互动作捕捉及应用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

光学动捕,即光学式动作捕捉,主要依靠一整套精密而复杂的光学摄像头来实现。它通过计算机视觉原理,由多个高速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目标特征点进行跟踪来完成全身的动作的捕捉。

而电影制作的3D虚实融合,要求图片中的所有对象都需要具有绝对正确的三维空间信息,才可以实现虚实交互的正确的前后叠加。但在实际拍摄中,大型摇杆相机环绕式动作拍摄,虚拟角色的互动表演以及镜头都是动态的。此背景下,急需一种技术解决问题,光学动捕就是答案。

“瑞立视自主研发的RTS光学捕捉相机系统,可以建立多个捕获对象的跟踪,并确保每个帧的捕获位置绝对准确,保证合成后位置没有偏差,显示正常的虚拟现实互动结果。”许秋子如是说。

据悉,RTS光学捕捉相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体系,硬件生态由被动光相机、主动光相机、室外光相机和双目光相机构成,而软件体系则包括定位跟踪软件、姿态动捕软件和全身动作捕捉软件。在软硬件配套体系下,RTS运动捕捉相机系统可以同时解决空间定位和交互式位置解析、虚拟演员动作捕捉和其他三维空间虚拟拍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想让真实更近,就是在智能交互方面把虚实结合,在虚拟世界中,虚拟化身的全身动作捕捉质量意味着实现超真实的虚拟人类,他们将在自己的世界中更真实的移动和互动。”许秋子表示。

VR回暖,B端行业落地是关键

没有一颗种子能够离开土地而发芽,没有一种技术能够脱离应用而存在。技术的发展,本质上是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存在。一种技术能不能长足发展,关键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落地点

在VR发展早期,一批企业瞄准C端市场发力,大批VR体验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在随后的2~3年,VR逐步被消费者冷落。C端应用,在技术发展前期,或许不是一个很好的落地点

许秋子说:“我们现在想把技术转化为行业应用,B端市场是我们发力的方向,包括文创文旅、数字党建、安全教育等行业应用。只有在在B端发展成熟,再逐渐推向C端市场”。

在吸取早期运营线下体验店的经验后,瑞立视把方向指向了B端。目前,瑞立视的产品主要面向文创文旅、教育、军事等行业,提供从底层算法、动捕技术、核心设备到项目集成的全套解决方案。

瑞立视产品结构图

据悉,除核心产品光学动捕系列以外,瑞立视形成了四大系统,九大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包括VR大空间多人交互系统、MR“魔方”虚拟预演系统、3D立体智能交互系统、6DoF目标物跟踪系统等。

在文旅行业,影视、游戏、动画都是动捕技术重要的落地场景。“通过动作、表情捕捉与映射,人物姿态可以经计算机处理套入到影视游戏角色,实现真实的动画动作。”许秋子表示。

一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会受创始人经历影响。受益于创始人多年VR影视领域的积累,瑞立视在文娱方面有不错的发展势头。目前瑞立视已落地多个科技馆、科普馆和景区类型的沉浸式场馆项目,在展览展示方面,除了常规的企业和政府展厅之外,也在5G的展览展示方面替华为、全球各国运营商完成了多个5G、CloudVR等方面的技术展示展厅项目。

今年4月,在“马来西亚2019年5G亮相展示会”上,华为的“5G+VR”开拓性应用之一文娱专区采用了瑞立视的“0延时VR足球互动”,瑞立视搭建的40平方米展厅,采用瑞立视的全身动作捕捉技术,完全模拟体验者在VR世界里进行0时延高精准度互动的踢球运动。完全沉浸式的新奇体验很快引燃了大批观众的热情其中。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瑞立视都在推动技术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受当前教育的影响。尽管VR从五年前已经在发展起来,但在整个国家、社会层面的认知以及应用,其实还远远不够。

许秋子介绍,“我们与各高校开展合作,从培训学生开始的,教会他们如何开发技术,以及动捕技术怎么在VR里面应用起来。通过产教融合,动捕技术不再遥远,VR也会渐渐被揭下面纱。”

2018年,瑞立视与深圳大学合作,利用瑞立视领先的大空间多人互动技术,针对传媒教学进行创新模式探索。双方共同开发教学内容,虚拟搭建电视台演播室场景,实现在同一个场景内多名学生互动,也可以让学生在场景内用VR进行实训操作,节省了演播室搭建成本,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瑞立视-深大VR实训图

与此同时,在国家重视先进商用技术,军方密切关注商业创新前沿,国防科技创新需求增长的今天,VR也迎来了应用新领域

许秋子透露,瑞立视的动作捕捉与虚拟现实重构技术在军事训练中也有很大发展。通过提供硬件、环境搭建、软件定制开发一体化整体建设服务,瑞立视助力我国军事虚拟现实座舱验证系统研究。

军事虚拟现实座舱系统界面

此前瑞立视与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签订的研发合同已经结束长达半年的研发周期,正式进入验收阶段。具体来说,运用此系统,可以验证飞行员在虚拟现实场景中进行座舱操作任务的效能,进而实现训练者在虚拟现实场景座舱里进行战斗机起飞、飞行、作战、降落等训练,实现空军实训过程中的座舱场景虚拟化。通过更换虚拟座舱场景灵活更换实训机型,可以降低实训模拟成本,提升训练效率。总的来说,在未来的军事发展中,VR会发挥更多作用。

军事虚拟现实座舱操作系统

瑞立视的虚拟现实系统真实体验究竟如何?在采访结束后,记者亲身体验了多人互动点燃雪山圣火的虚拟场景。尽管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走过独木桥传递圣火时,我还是不敢挪动脚步,风声从耳边传来,仿佛下一秒就会跌入悬崖。在成功登顶山峰后,我并没有感到任何眩晕。

VR方兴未艾,在经历了早期爆发,中期遇冷,如今借着5G的东风,VR/AR似乎又显回暖之势。在此大环境下,VR市场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推荐:

影创科技CEO孙立:超过微软,成为AR领域的领头羊

首发丨AR光学模组研发商珑璟光电获数千万A轮融资,源星资本领投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