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4-24 18:49:35 热度:

国际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聚势而生 多级发展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其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塑造更安全、更清洁、更经济的工业环境。

今年1月,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 3月的“两会”上,“工业互联网”更成为年度“热词”,被刻录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其光明前景。

工业互联网生态现状:“3S”组合聚拢业内力量

工业互联网市场目前正处蓝海,GE、西门子、海尔、华为、阿里、腾讯等20多家全球制造业巨擘、ICT领先企业和互联网主导企业依托自身的技术与信息优势,以压倒性力量占据业内主要份额。

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正呈现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寡头垄断,PaaS(平台即服务)拓展通用性和SaaS(软件即服务)专注专业纵深的“3S”发展态势。

三者虽然共同构筑了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架构和灵魂,但是其建设成熟度并不一致。IaaS发展成熟度较高、技术创新迭代迅速,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其主流服务商集中在中美两国。

被誉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操作系统的PaaS则成为ICT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高地和技术赋能者:PTC负责在提供数据采集、平台使能等相关软件方面提供主导力量;亚马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则依托大数据处理能力成为另一支重要的力量补充源泉。

但是,其在工业know-how和专业技术方面缺乏沉淀,亟需制造业和ICT行业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其消费模式的不清晰、平台应用的不成熟已成为众多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绊脚石“。例如,由于旗下的Predix平台应用成本过高,GE正调整其业务架构;西门子的MindSphere缺乏开放性,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而SaaS发展受PaaS赋能不足的约束,潜力尚未发挥出来,均处于萌芽阶段。

国际主导力量对比:美德异质化发展持续领跑全球

德国工业积淀深厚,在产品研发、装备和自动化系统、工业控制和工艺流程等领域拥有全球知名的老牌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自下而上“改造制造业,提出工业4.0战略。

2019年,德国进一步提出“国家工业战略2030”发展战略,意在通过加大政府政策的附加力量,巩固新形成的相对优势。在德国国家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等研究机构的推动下,德国政府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试图通过信息网络与工业生产系统的充分融合,打造数字工厂,实现价值链上企业间的横向集成。西门子数字化业务年收入高达140元,并在其发布的《愿景2020+》战略中将“数字化工业“作为未来三大运营方向之一,同时还推出MindSphere平台3.0版本,联合库卡、Festo、艾森曼集团等18家合作伙伴公司共同创建“MindSphereWorld“,打造围绕MindSphere平台的生态系统,并扩展其全球影响力。

而美国工业知识经验软件化、平台化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IBM、微软、甲骨文等全球软件服务寡头。

首先,在宏观层面上,政府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提供屏障和动力。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唤起了“去工业化“所带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因此美国政府开始组实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重点突破信息物理系统、先进传感与控制、大数据分析、可信网络、高性能计算、信息安全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再次将重心移置于实体工业,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美国自带先天优势,荟萃全球诸多领军企业引领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GE与微软、Cisco、IBM等巨头积极合作,强强联手。2018年12月,其正式宣布投入12亿美元成立新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并独立运营Predix平台及相关数字化业务。

除此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结合本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如英国出台制造2050,法国制定“新工业法国“战略紧跟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动向。纵观全球各主要国家的工业互联网实践,基本形成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联盟支撑“的发展道路,合力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周珈咨询,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周珈咨询:http://www.joejade.com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SAM2019, 国际汽车智能制造峰会将于2019年625-26在上海举办,届时将邀请超过50+国内外媒体200+国内外行业人才30+OEM厂商共同参与,重点探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期待大家的参与,详细内容,请点链接查看:http://www.joejade.com/SAM2019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