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未来,穿着特制装甲的「钢铁人」部队联合无人机和机器人,恐主宰战事。除了前线,网络武器也许将比实际会移动的战力来得更有影响力,让「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成为传说。
才经过短短二十年,西方狙击手成功射杀敌人的距离,就拉长了近一倍。这是以色列国防军神枪手基尔(Tom Gil)的感想,他不久前从1,800多米远,击杀了一名男子。如今步枪系统相当先进,因此从比1,800米还远的地方击中目标,已不再是新鲜事。2009年,英国狙击手哈里森(Craig Harrison)就在阿富汗刷新了狙杀纪录。他射杀了两名塔利班组织的机关枪手,距离长到惊人,有2,475米远,子弹在空中飞了将近六秒钟。
最近几十年来,各项军事科技都有类似的进展,不过现在看来很多亮眼的表现,将可能因为未来几十年军事科技持续创新,而显得落后了一截。某些方面的进步会对西方国家带来优势,部分得归功于卓越的国防科技研发工作。然而,其他方面的进展却会威胁美国及其盟国最精锐的先遣部队,西方国家的安全作战范围会受到限制,对抗伊朗及旗鼓相当的中国、俄罗斯时,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钢铁人战队出动
部分西方特种部队会穿上全套防弹、又具动力系统的外骨骼装甲,就像「钢铁人」一样。这套装甲的原型由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研发,属于战术突击轻型操作服(TALOS)计划的一部分,终将整合进武器系统,监控士兵的生理状态,并提供超人般的力量。未来这种机器装甲会逐渐主宰陆海空,想击垮西方军队必定会处处碰壁。
美国海军前部长马布斯(Ray Mabus)表示,无人战斗机必须成为「新的主流」,尤其是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机型。然而,无人机到底要多么「自动」,却大有争议。官方表示开火与否,留待「参与战事的人员」决定,不会交给机器人;不过,已经有机器人决定开火的例子,像是如果飞弹接近得太快,海军来不及反应的话,保护战舰的机器人就会自行启动。还有,很重要的是,技术专家正在设计各式软件,以利无人机做出更适当的决策。
美国五角大厦也挹注资金,投入「道德伦理」软件的开发。假设有一枚从某特定位置发射的飞弹,可能违反战争准则,例如上学日对学校发射榴霰弹,程序就会先查询数据库后、立即做出决定。开发这套软件目的,是为了协助人类做出决策,并不是要取代人类。然而令人担心的是,一般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设计意图取代人类决策的软件。研究机器战争的法国空军专家顾非(Emmanuel Goffi)强调,如果有人因此死亡,责任归属注定会遭到「非常、非常、非常淡化的处理」。这样一来就成了大问题,毕竟「你不能把战争罪行怪到机器人头上」。
机器人大战也会带来其他令人头痛的问题。一旦机器人取代真人士兵,有些武装团体可能会因为看不到人类敌军,恼羞之下就会渐渐拿炮火瞄准平民。此外,机器人性能一旦提升,也可能会使得各国政府不愿再仔细衡量得失,就贸然开战。如果政府官员认为不须把人类士兵推入险境就能开战,政治风险极低的情况下,机器人战争可是会让人趋之若鹜。
远程飞弹智能化
机器人技术最困扰西方军事战略家的地方在于:若和火箭科学一起发展,对手将能开发或进口破坏力十足的精准飞弹,且大小兼有。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公布了《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文中提到,中国的军队会跟随全球趋势,「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飞弹和其他武器装备一样,也会走向「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足以击中远程目标,尤其是海上的敌军。
西方国家要以优越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在军事方面一直取得优势,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西方各大学研发出的创新技术,散播的速率其实很快,苹果或英特尔等公司贩卖给广大市场的产品,都将因此提升性能,而这些产品也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或组织应用到军事用途。另一方面,为一般消费市场所做的产品研发,成本远低于为军事用途所做的研发;为了国防工事特别打造的技术,与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的组件或系统相比,前者的进步幅度与速率都会愈来愈跟不上后者。波音公司便看准此趋势,直接买下性能颇佳的市售雷射测距器,再加以强化,整合至美国陆军的反迫击炮系统。
然而,西方国家的优势不只在于推出的产品。与神权国家或其他威权体制下成长的军人相比,在西方自由民主风气下成长的军人,作战时会因为文化背景而享有优势。西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较有机会为自己做出人生中的重要决定,也常从挫折中学习如何复原,长大后通常比较有能力提出颇具创意的点子,也勇于创新突破。上战场时,就更有能力修正作战方法,面临意外的好机会时,因此更能好好把握;相对的,不在民主体制下成长的军人,可能就比较反应不过来,甚至根本没有权力做出选择。
未来随着机器人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这项优势会愈来愈大,原因在于这些技术会提升战术情报的数量与质量,而最重要的是西方人因为有这种文化背景,也比较会运用所搜集并提供给军队的战术情报。民主国家的教育风气是鼓励学生解决问题,而且不仅要动动脑筋,还要有实时的数据做为辅助,例如,有可能是要思考雨后农地径流造成的水井污染,也有可能是要分析乡镇首长惹怒中央政府的动机。
不见血的网络战成主流
然而有些军事专家认为,网络战力可比实际会移动的战力,更能决定战争输赢。「如果你家飞机不受飞航管制系统控制,如果可以断掉你家的电,他们还能把你的名字消掉,钱瞬间蒸发,谁还会怕你啊?」
这类情况听起来确实很吓人,部分原因是未来的世界很难抵挡「逻辑炸弹」攻击,一些难以归罪或识别的非国家团体,反而会因此获得优势。不过,以后打仗如果改用网络武器,是不是会造成更少破坏?
近来因为科技的进步,在战场上溅血厮杀的情况,比较少见了。战争的型态可能会因网络武器,而逐渐往这种趋势发展。如果让计算机失效就能取胜,还有什么理由杀人?
无论如何,2050年军事工具与性能方面就算出现惊人进展,可能只是纷乱世局的一部分面貌而已。以色列军事史学家凡克瑞菲德(Martin van Creveld)担心的是另一部分。他认为,西方国家在军事科技的研发工作,固然面面俱到,但是也愈来愈有可能引发危机。
科技进步可能会产生让人安心的假象,政府因而降低作战意愿,对照今日强国怯于出兵制服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肆虐的伊斯兰国,就有迹可循。这种情况历史上早有借镜。凡克瑞菲德指出,罗马帝国在腐败衰亡之际,就曾不断投入资源,打造更精良的投射器,却不花心思训练实际上战场的勇士。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专家认为,部分国家在军事科技方面持续进步,敌对国家若认为自己无法开发同等武力,可能转往投入核武。例如世界版图上引人关注的巴基斯坦与俄罗斯,两国分别面对印度与北约组织,在军事科技方面都是以小搏大,因此都拒绝承诺不以核武开战。另外,打造与发射小型战术核弹的技术,势必走向普及,也会驱使敌对国家改用核武反击。
先进的军事科技带来的后果可能比想象中复杂,建议战略家要深思。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