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头条2019-10-01 08:50:00 热度:

印度声称曾打下中国无人机,吹没吹牛不知道,但中国这战绩实打实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打击浮动幽灵——从歼-10第一个战果说起

近来,中国的国防工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新式装备层出不穷。但也难免有人担心,我国最近好像并无战争,那么没有经过实战,怎么能确认这些装备不会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掉链子呢?实际上,很多新式装备已经在实战中得到了应用。

比如,我们的歼-10战斗机。

歼-10战斗机是成飞生产的高机动优秀喷气式战斗机,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的军事评论员戴维德.埃克斯2018年11月专门写了一篇《The J-10 Is One Tough Jet》(歼-10是一种难对付的战斗机)来评论它

歼-10战斗机是我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它参加实战?和谁打呢?自从这种战斗机诞生以来,我国和周边各国似乎始终处在和平状态,这年头可是不兴造谣的。

还真不是造谣,日前,在表彰我军一名优秀飞行员的新闻中,曾专门提到他驾驶歼-10战斗机击落了入侵我国领空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这个消息估计会让印度空军的飞行员们感到恼怒,据印度官员透露,2013年印度曾经在双边会晤中指责中国连续155次以无人机入侵其领空,中方在坚决否认之后嚣张地提出,如果印度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那就直接把无人机打下来大家瞧瞧嘛——其实印度官员也想这么干,但印度空军始终觉得目标位置太高打不下来,这次新闻中的飞行器也飞得够高的,怎么中国人说开胡就开胡呢?

这件事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我国战机打下来的,是一枚未表明国籍的高空气球,据推测是用于侦察的,它的升限虽高,仍在我歼-10战斗机和它装备的空空导弹射程之内。

所以歼-10能够首开纪录

而印度空军打不下来所谓的“中国无人机”嘛…… 根据BBC新闻报道,经过半年时间调查,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印度所认定入侵的“中国无人机”,实际是金星和木星,高原特殊的空气条件和心情的紧张使印度边防军看走了眼。想把这两个玩意儿打下来,印度空军的装备和技术的确都有待提高。

因为击落这枚气球发生在西南,所以想到了邻居,顺口关心一下……

在没有发生常规战争的时代,打击无人驾驶飞行器便成为一项微妙的任务,通常是彼此都心照不宣,但同时心里有数的博弈。当年我国甚至还曾从这种买卖中获利不少,比如美国研制的SR-71黑鸟侦察机,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国科技的典型之作,号称从未被击落,其大部分隐身和高速的核心技术至今锁在保险柜里。

不过,中国可能是分享其核心技术最多的地球国家之一,并利用其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战机在多个方面的参数——这分享的原因当然和某国的被盗窃强迫症无关,而正是因为反无人侦察机的交手。

这事儿首先要怪美国人,他们运用SR-71的部分核心技术,画蛇添足地制造了一种D-21三倍音速无人驾驶侦察机,用于对潜在敌对国家的战略侦察,结果,在中国境内连续丢了好几架,最后只好以“技术不成熟”停止了这一项目。

三十多年后,中国展出了这种飞机的残骸,这个“技术转让”会让多少人跳脚,那就不知道了。

而且中国人“诚实”地告诉对方,的确是你们的技术不过关,飞着飞着就自己掉下来了……

这事儿对方信多少老萨不知道,反正我是信了的。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确没有能飞到三倍音速的战斗机,这玩意儿太快了,估计看见了也是追不上的。我认识的一位老雷达兵,讲捕捉到了黑鸟和米格-25在海参崴附近的斗法,那就已经是得意到不得了啦。

而另一种经常要面对的无人侦察飞行器,也就是这次被歼-10战斗机打下来的高空气球,则是与黑鸟反其道而行之,它的速度极慢,靠高空气流自行漂流。而这个“高尔曼”——又高又慢的家伙,也很不好打。这是因为侦察气球通常飞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由于空气稀薄,在这里战斗机的动作会变得颇为笨拙,而双方速度差又太大,假如战斗机减速,则又容易因为失速掉下来。

冷战时期的高空侦察气球,不失为一种价格低廉工作时段长而且安全稳定的空中侦察平台,堪称浮动幽灵

我国空军在以歼-6战斗机为主力的时代,因为其实用升限不足20000米,对于头顶上漂浮的侦察气球只好采用一种不得已的战术——跃升攻击,即先低头俯冲然后开加力向上猛冲,待自身上升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极限高度的时候向上开炮,以求击落。可以想象,这时候开炮的同时便会发生失速,飞行员非有不怕死的精神和强大的失速改出技术才敢这么干,且射击的机会最多两三秒钟。所以歼-6战斗机打气球是一个很不容易完成的任务。

基于米格-19的歼-6战斗机,尽管在服役时技术已经不能说先进,但毕竟勉为其难地完成了中国领空的防卫任务,从战绩上来说削过不少号称天下第几的刺头,干得还挺好

这个情况直到基于米格-21的歼-7战斗机在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服役,才算有所改善,歼-7曾完成了多次击落侦察气球的任务,而且曾发射空空导弹击落气球,这也是至今为止我国空军空空导弹的唯一战绩。

歼-7的性能明显高于歼6,然而,当我和空军的一些老飞行员交流的时候,他们似乎并不太喜欢歼-7,主要是这种飞机机动性方面相对不那么突出,任务比较单一,好像不如歼-6那样容易做到人机合一——这可能与歼-7的前身米格-21设计要求有关,它是一种被要求用来拦截美国大型轰炸机的截击机,与作为空战战斗机的歼-6相比,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灵活性,这一点固然有道理,而对于轻捷的东方人来说,就有些“无趣”了。

不过,对歼-7来说光荣抑或遗憾的是它在中国空军服役的战绩,也就只有打侦察气球

如今,已经进入了超视距空战时代,对战斗机性能要求更加全面,歼-10战斗机轻易击落高空气球的战例,可说是对其实战能力的一次初步检验,结果,还是很让大家欣慰的。

有意思的是,我在五六十年代的空军作战记录中,发现了大量击落气球的记录,其中很多是航校人员的战果。要知道航校的教练机一般性能都会比作战部队的飞机差一些,既然侦察气球这么不好打,怎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战绩呢?

询问之下才知道,那时空军面对的气球其实有很多种,高空侦察气球是不太好打,但还有一些气球并不难打,那就是做宣传的空飘气球,主要是蒋介石方面释放的带宣传品的空飘气球(苏联人也放过不少空飘气球),尽管人都跑了放气球来吹牛这种事儿显然不大靠谱,但这样的气球如果对了气流,有的甚至可以飞到新疆,也是我方打击目标。只是这些气球成本低廉,打下来价值也不大,并不是很让部队感兴趣的任务(有人因此曾拥有二十个击落战绩)。一来二去作战部队发现蒋老先生放气球很有规律,绝少间隔,于是谦让一下,打气球便成了航校训练的时候一种不定期的打靶练习了,而且航校成员还乐此不疲,这毕竟是一种实战训练啊!

“只有一种动作是坚决禁止的,”接受采访的老飞行员说,“那就是打不下来拿机翼去切气球,因为这样闹不好会被气球把安定面或者襟翼缠住,连跳伞的机会也没有。”

好在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二百五,都是一排炮过去,照相枪拍照留念(如果打不下来,就再来一排炮),便是一个战绩了。

似乎,这样的描述,让紧张的战斗任务都带有了一丝轻松愉快的节奏。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