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冉涛,到,担任主飞手,是。”
“张塞飞,到,担任观察手,是。”
“作业性质:小型无人机巡检作业。工作范围:220千伏2863墩台一线坐标红色4号至5号塔。工作任务:220千伏墩台一线4至5号无人机正常巡视。”在一道道竞赛指令和参赛选手准确无误地操控下,无人机腾空而起,向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银线铁塔飞去。
8月22日,国网巴州供电公司首届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能大赛在库尔勒上库工业园举行,标志着巴州电网输电线路巡检步入了无人机时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全州行政区划面积47.15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相当于苏浙闽赣四省面积之和。巴州电网作为联结新疆主电网南、北疆电网的重要枢纽,已形成以750千伏、220千伏网架为核心,东至马兰基地,西至轮台县,北到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南至且末、若羌依吞布拉克地区,东西伸展约439千米、南北约900千米,是我国行政区划面积最大的地区电网。
今年32岁的唐锐曾经是部队的一名侦察兵,转业来到供电企业从事输电线路运维工作已经6个年头。2年前,唐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首批取得无人机操作资格证,成为了国网巴州供电公司无人机巡线班首任班长。
“2017年初,我们国网巴州供电公司3名同志取得了无人机操作证,当时我们拥有一台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到现在为止,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拥有了4种型号的14架无人机,操作手达到了22名,巡检着巴州电网总长7300多公里的架空输电线路。”
我国长期依赖人工开展输电线路巡检作业,通常每100公里巡检需要160个工时,在一个工作日完成100公里的线路巡检,至少需要20名巡检人员。
说起巡线,今年46岁有着24年线路运维工作经历的蒙古族师傅道杰感触颇深,翻山越岭爬上山区的杆塔检查,一来一往耗费几个小时,陡峭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危险性和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及经验要求都很高。好不容易爬到塔下,也只能通过望远镜观察,视野并不精准,一些在线路上方的缺陷不容易被观察出来留下隐患。
巴州地域辽阔,环境多样性十分明显。在穿越和静县巴伦台镇大西沟高山草原地貌的220千伏湖帆线下,唐锐自豪地介绍着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工作范围。
“在我们巴州架空输电线路穿越和跨越了高山峻岭,沙漠胡杨,戈壁沼泽,像这样的地形地貌,都是我们无人机大显身手的地方。”
输电线路能否正常运行,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巡检是维护巴州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无人机精细化的巡视,对输电线路进行检查,就能及时发现线路和铁塔金具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缺陷,能有效及时地得到解决和消除。
8月的和静县巩乃斯镇依然风光秀丽迷人,昨夜的一场小雨,让218国道盘山而过的艾尔肯达坂披上了银色的冬装。在零上4度的环境中,唐锐带着他的班员冉涛、金岩,操作着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保障这里冬季林场员工和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
“当前14架无人机中,有一款是现阶段科技含量较高,功能较全的大疆M210型无人机,它能同时搭载30倍变焦镜头和红外测温镜头,能及时捕捉到线路发热点和细微的线路隐患缺陷。”唐锐高兴地说。
一台电力巡检无人机,每天能完成几十基杆塔的巡检任务,是人工巡线效率的10倍以上,而且巡视质量也有大幅提高,同时降低了巡线人员的安全风险。
“铛……铛……裆……”。你看,铁塔下的道杰用扳手敲击着塔身,分辨着塔材和塔材连接处的螺栓是否紧固,测温、用望远镜搜索着塔上的金具和螺帽。
巡线,对于行业外的人来说就是走走看看,没有什么含金量,也不需要什么技能。在徒步巡检和无人机地、空并存巡检输电线路的今天,老师傅道杰有着独特的感受。
“无人机有无人机的优势,我们地面巡检也有优势,比如说铁塔螺栓连接好不好,塔的基础是否完整无损,接地线连接是否可靠,检查这些项目就是我们的优势。”
地空巡检输电线路,无疑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供电的最佳工作模式,拾遗补缺,发挥各自优势是提升电网安全运行和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水平地有效途径。
唐锐说:“无人机巡检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他可以捕捉到地面巡视人员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但对于我们操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胆大心细。”
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国网巴州供电公司无人机操控人员起飞巡检电网输电线路1100多架次,发现隐患缺陷近500处。其中,发现一般缺陷423处,危及缺陷8处,严重缺陷26处,巡检输电线路总长480千米。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