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根据笔者对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先生进行采访整理,文中讲述了新松自成立以来在外资企业强势的夹缝中艰辛的成长之路。根据曲先生的表述整理如下:
作为中国成立时间较久的一家机器人公司,由于中国进入机器人行业时,国外已经形成并且完整的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中外实力就好比,一个是刚出生,呱呱坠地的婴儿,与一个健康强壮的年轻人的较量。所以新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注定打上了于外资夹缝中求生存的艰辛烙印。1961年,我在山东青州出生,我出生前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就开始将机器人应用于生产领域了,而我的老师、“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1973年正式向中科院提出开展机器人研究的建议未果,四年后的1977年,老师蒋新松主笔起草自动化学科发展规划,将机器人研究纳入规划中,从彼时起,机器人研发开始起步,等到2000年我们以逝世三年的老师蒋新松的名字成立了一家机器人公司时,美、日、德等国的机器人已经形成产业化,产品行销全世界了。在群狼围攻和下游客户不信任的双重考验下,我们发展历程的个中艰辛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言说。
新松机器人总裁 曲道奎
任何行业的成长和兴起都必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幸运的是,孕育新松的是中国最强大的科研摇篮——中国科学院。所以,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成长,而更幸运的是,我们通过多年努力逐渐从夹缝中求生的弱者,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致让外资同行不可小觑。
“四轮驱动“战略
16年前,新松刚成立时仅四十多人,无厂房、无设备、无知名度,而如今不仅成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而且公司的总市值位居国际同行业前三位,拥有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成长性在机器人行业位于全球第一。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新松历尽艰险,虽然如今新松早已度过了生死危机,却面对国内外双重竞争格局下,于2015年进入了公司又一个发展的转折点。
回顾公司发展轨迹,我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95年至2009年上市之前的筹备及初创期,2009年至2015年之前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期,2015年至今乃至未来,则承载着公司从国内领先走向真正的国际龙头的预期。
我深知,老师生前一直为创办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公司而奔忙,所以新松的成长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要将老师的遗愿化为行动,让机器人成为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的龙头。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