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北京时间6月13日晚间,微软宣布以每股196美元现金收购LinkedIn,交易涉及金额高达262亿美元。不少业内人士的分析都认为,微软此次重金收购LinkedIn,主要的原因是瞄准了这家世界第一大职场社交网络的海量用户数据。
拿到数据之后呢?发展人工智能!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微软CEO Satya Nadella 在6月13日的一场电话会议上说:“(机器学习)是下一轮真正的科技创新浪潮。但是,要想在这上面有所作为,你需要数据。而LinkedIn就是数据的代表。”
微软、苹果和谷歌等大公司都在加深对机器学习的使用程度,让自己的产品更加智能。就在微软宣布这起被称为“年度最大并购”的交易几个小时之后,苹果一年一度的WWDC大会召开,向人们展示了引入高级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图像软件、欲打造成为智能家居中枢的“Home”,以及更加开放和智能的Siri。而上个月,谷歌也在自己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用于预测用户需求并分析用户的行为。
LinkedIn的数据真的那么值钱吗?
收购LinkedIn后,微软可以获得用户的工作、同事和雇主等信息。LinkedIn总用户数量为4.33亿,月度活跃用量超过1亿,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庞大数据库。
LinkedIn的注册用户数和活跃用户数对比,来源Bloomberg
LinkedIn每个月活跃用户数,来源Bloomberg
前LinkedIn商务分析总监张溪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谈到,LinkedIn不仅是一家职场社交公司,还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数据公司。他们曾打造整个销售线索数据系统、客户成功分析系统等,以实现完全的数据驱动。
张溪梦说,外界更多以一家职场社交网站来对LinkedIn进行估值,但事实上LinkedIn拥有的精密数据驱动方法论,并不断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甚至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公司营收数据。
LinkedIn在覆盖用户上确实花足了心思,2015年的Twitter上一条段子:
大意如下:
>注销LinkedIn账户
>删除邮件账户
>卖掉房子,隐居山林
>在河里发现一个漂流瓶
>里面有张纸条
>写着:来自%20LinkedIn
调侃归调侃。从中也可以看到LinkedIn在覆盖用户上是多么强大,其处理数据的能力或许会给微软带来不少启示和帮助。
微软的“增强智能”
Forrest%20Research%20的分析师Jeffrey%20Hammond把微软的人工智能实现路径称为“增强智能”(augmented%20intelligence),以与人工智能区分。
在产品中融入“智能”,已经成为微软较为清晰的战略。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而不是取代人类。谷歌的无人车的目标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刹车、转弯或改变路线,但是,微软则关注使用机器智能来提供更好的洞见,帮助人类做决策。
“增强智能”的成果,已经见诸于微软的产品当中。上个月,微软更新了其协作办公和联系程序SharePoint,可以分析开会人员、邮件常用联系人、文件共同完成人等的数据。结合分析的结果,程序可以为特定用户推送有用信息,比如内部报告或者新闻报道。
LinkedIn将会为微软的产品,比如上文提到的SharePoint,以及Office、Dynamics等提供数据,从而简化项目过程,定位发展前景。
作为对这笔收购的描述的一部分,微软呈现了其数字助手Cortana的使用场景:她能提醒用户即将召开的会议中,是否有自己的校友参加,并分享LinkedIn链接。
其他科技巨头也有自家版本的私人智能助理战略。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现在已经开始支持外部应用程序,来实现叫车服务或者发送信息等功能。Facebook推出M,来回答用户的需求。IBM的Waston已经学习了医疗数据,希望能帮助医生进行更加迅速、更精确的诊断。
此外,谷歌有Google%20Home,亚马逊也有Echo。
和微软一样,这些巨头的目标是在产品中加入智能。
“接下来,‘设备’的概念将会逐渐消失。未来,计算机——不论什么形式,都将是智能助理,帮助人们过好一天”,谷歌的CEO%20Sundar%20Pichai在写给股东的公开信上写道。
职场应用的强强联手,智能化在工作上普及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都在试图去做同一件事,但从两个不同方面入手。LinkedIn专注于职场社交,而微软则是企业云。”LinkedIn%20CEO杰夫·维纳(Jeff%20Weiner)在发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称。
LinkedIn提供人力,而以Office为代表产品的微软提供的是工具,二者集合构成了人+工具的组合。两家在职场上拥有强大统治力的企业强强联合,LinkedIn的数据加上微软的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微软巨额的投入从哪些方面可以产生回报?以下是几种可能。
1、更准确的定向广告投放
LinkedIn%20收入的一个来源就是定向投放广告,其中大多数来自用人企业。通过数据的分析,微软以更精确的方式向用户投放广告。
2、以更加智能的方式提供职业建议
LinkedIn%20有着大量的职场数据,如果再加入一些真正的“智能”模型和算法,结合用户的资料提供有效的建议。虽然目前LinkedIn中已经有类似“可能认识的人”或者“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这样的推荐,但是质量并不高。
3、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目前在LinkedIn中,很多信息都是由用户自建创建,缺乏可信度。比如,我可以随便填“我是一名MIT毕业的物理学博士”或者“我是前NASA的宇航员”等等之类的信息。如果要想把平台上的数据变得有价值,一定的可信度是不可缺乏的。
来自隐私的忧虑,会让微软一场空吗?
随着科技巨头纷纷使用大量的数据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用户开始感到不安。
如果要从LinkedIn上实现价值,微软会需要监测用户联系人、对话和活动。因为这可能暗示着用户正在考虑换工作,所以如果LinkedIn的个人资料有更新,其AI%20程序将会获得提醒。另外,微软在设计未来长远发展战略时,也可以参考这些数据。
“他们会怎样使用这些数据,来提供真正便利的体验,但又不要越界,让人感到后怕?”Forrester的Hammond问到。
LinkedIn在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上的记录并不值得称道。5月18日LinkedIn对外宣布,公司1亿多用户的电子邮件和密码信息被泄漏到互联网上,称已开始验证这些电子邮件和密码,之后会联系受影响的用户。早在2012年6月,LinkedIn曾证实,部分用户的密码被黑客窃取。当时,一个名为“dwdm”的用户在一家俄罗斯网络论坛上发布了800多万个经加密处理的密码,其中约650万个密码来自LinkedIn。
Nadella则认为用户完全不用担心隐私问题。他说,在LinkedIn,用户控制着分享数据的方式,用户可以决定什么是可以分享的,什么是不可以分享的。
微软和其他位于科技行业顶端的公司一样,也是在做一场豪赌,希望消费者会允许他们挖掘数据。他们的筹码是:消费者可以从这些具有远见的技术中获利。要隐私还是要便利?消费者或许要很快做出选择了。
“(数据)%20加上机器学习和分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Nadella说。
参考资料:
http://www.wsj.com/articles/tech-giants-race-to-develop-machine-intelligence-1465941959?mod=LS1
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60615/4132924.shtml
注:本稿件摘自数据观入驻自媒体——新智元,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搜索“数据观”获取更多大数据资讯。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