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环球网智能综合报道】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力推动经济“由虚向实”,提高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已成为各省下一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命题。与此同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牵引下,作为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的重要技术,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部委以及各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日益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发展赋能,推动企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已成为各省提升经济质量和布局工业基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018年以来,为强化工业基础和产业竞争力。江苏省政府先是于6月25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以增强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
而后为落实《指导意见》,7月2日,江苏省工信厅联合华为启动实施《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365”工程》,利用华为的“云+联接”能力,聚焦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包括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配件;完成6项主要任务,即工业互联网建设咨询、工业互联网网络提升、企业云化应用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区建设,力争在2020年前打造5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项目,为江苏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撑。
过去一年多以来,在江苏省政府及各级地市经信委的全力支持下,工业互联网“365”工程得以在江苏全面铺开。为分享华为的产业合作经验,近日华为联合多家媒体,就“365工程”的落实情况,与江苏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高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并深入企业现场获取第一手推进资料。
“365”工程全面铺开,产业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过去一年,华为已与苏州、无锡、常州等多个城市建立合作关系,与江苏各市工业园区的380多家企业展开‘一对一’合作,有20个项目已经落地。在预测性维护、新产品开发与测试、产业链协同、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管理调度以及企业上云等方面形成了成熟可推广的实施经验。”
作为“365工程”政府部门的对接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两化融合推进处王万军处长给记者介绍了过去一年“365工程”的落实情况。
他指出,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利用华为的云、5G和AI等能力,企业从不同层面和方向达成提质、增效和降本等诸多目标。而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走访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在常州调研期间,记者走访了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与董事长谈源交流中了解到,自“365工程”推出以来,公司就积极探索与华为的合作。宏发新材作为国内高性能纤维经编增强复合材料领军企业,为保障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企业需要对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预警。而依托华为云全栈全场景AI能力以及联接能力,公司将所有销售设备信息全部采集、储存并上传到内部平台,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为产品使用构建全面的风险预警并排除故障,大幅提升了客户使用体验和设备运行效率。
在常州,记者还跟随华为走访了瑞升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瑞升华科是一家专业从事MVR蒸发器研发、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利用华为云提供云仿真平台提升产品的迭代开发效率,通过华为云提供的无限算力加速新产品的开发测试进度,节省了昂贵高性能硬件的购置成本。同时,企业还计划与华为加大在5G、AI领域的合作,打造一个融合全产业链的物联系统,利用华为的5G联接、大数据分析以及AI能力,强化上下游企业在计划、新产品开发测试、生产调度等方面的协作,促进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协同发展。
在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晓灵给记者介绍了当前中国城市能源利用方面的情况。能源管理效率低和能效利用效率低让中国的能源浪费极为严重。而作为一家集能源规划设计、投资咨询、工程总承包、智慧能源管理为一体的技术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有能力也有使命为促进国家能源利用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为解决能源管理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中节节能与华为云合作,一方面公司投建了20多个能源站,而能源站的核心就是华为云提供的云服务器,所有的能源使用状态数据都被采集并上传到云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析处理;另一方面也在通过与一些区域或地方能源管理机构合作,打造区域级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比如通过与华为合作,利用华为提供的AI、5G等技术对电力系统、楼宇照明以及城市充电桩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建立设备和电力系统的故障预警机制,并根据能源使用情况为用户建立画像,进而提升能源领用效率并强化用户的服务体验。
在无锡,记者走访了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聚丰数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两家都是传统制造企业,新日电动车主要从事绿色交通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而聚丰数控金属制品主要从事纺织化纤配套设备和钣金加工制造。
在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提升新款电动车的设计效率,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并降低IT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通过与华为云合作,推动研发平台上云,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设计效率。由于不需要专门购置硬件并搭建研发平台,也无需专人进行平台运维,一方面极大的降低了IT成本投入;另一方面按需扩展也极大的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除此之外,为实现上下游业务协同,公司正在与华为云合作推动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门店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系统上云,进而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业务上云。
在无锡聚丰数控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这是一家以配套加工为主的企业,日常业务主要集中在生产,核心需求是做好从生产、采购、仓库、财务成本核算等方面的计划和管理。为优化生产制造过程,公司与华为云合作,推动生产业务系统上云,通过采集生产过程数据,对工作量统计、生产计划编排等过程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做好管理与生产布局。
除了与制造企业的合作,华为云也与科技公司合作,帮助这些企业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化服务能力。
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即小视科技,是一家基于AI深度学习技术,以视觉识别技术为入口,打造一体化智能服务生态的人工智能高科技公司。在对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周守业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公司的视频结构化分析、智慧零售、安防、教育及等几大业务板块都与华为云有着深度合作,在华为云市场的助力下,小视科技在中国区和海外市场都获得不错的收获;尤其在海外市场,与华为共同构建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及印尼的5G+AIOT平台,并在2019年成功实现在新加坡及印尼的客户项目落地,其中包括SinarMas、OSIM、Kawanlama、Guthrie等当地知名品牌,成功构建海外销售与品牌影响力。
通过将几大业务全部迁移到华为云,利用华为云提供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既节省了IT成本,也能让IT资源随着业务的拓展快速扩展。经详细的成本核算,将业务迁移到华为云之后,企业日常运营成本下降了约20%。此外,为抓住客户不断变化的智能化场景应用需求,公司还充分利用华为的ModelArts能力,通过向开发者提供一站式AI开发平台,为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提供海量数据预处理及半自动化标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自动化模型生成,及端-边-云模型按需部署能力,帮助用户快速创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周期AI工作流。
深化“双六”战略,全面助推江苏智能制造转型
常州、无锡和南京作为江苏的三大工业重镇,2018年工业产值分别为3263.3亿元、5464.01亿元和4721.61亿元,占江苏全年工业产值的近三成。因此,将三大城市作为“365工程”第一年工作的推进重点,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在采访王万军处长时,他谈到,过去一年多以来“365工程”的推进工作卓有成效。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解决了企业上云和各种业务难题,在提质、增效和降本方面的实践非常成功。以此为基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前期标杆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形成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并推广,让更多企业采用华为的技术和方案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实现自身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其次,组织江苏的重点企业开展咨询诊断活动,深入挖掘不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让华为与这些需求企业实现对接和洽谈;
[if !supportLists]第三,组织江苏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与华为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服务生态,从而带动江苏中小企业及服务机构的发展,满足江苏制造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需求。
在2019年1月,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博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就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在常州新北区成立了“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旨在针对常州高新区的产业特点,提供一个智能制造云平台。依托华为云以及华为云的合作伙伴,完善常州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能力,构建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自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工作人员走访调研企业超过300家,线上问卷调查超过600家,并已经帮助150家企业上云,其中有12家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而大量的实地走访与调查也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当前企业发展的困难和症结,包括成本快速攀升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个性化定制带来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的转变,逼迫制造企业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升柔性化生产制造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加以解决。
华为的优势就在于能深入的理解这些企业需求,因为华为本身也是制造业出身,懂得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和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创新中心的核心团队均来自于华为,即懂得如何用好华为的技术,也深刻理解当前制造企业的转型需求,真正打通业务需求与技术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智能制造的落地。
从本次走访调研的6家企业看,行业主要集中在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物联网、核心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集群,而华为下一步行业拓展的重点将集中在对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配件,完善对六大产业集群的布局。
与此同时,华为还将持续扩大与各地产业科技新区及工业园区的合作深度与范围,加大建设创新中心的力度,并依托与这些区域创新中心的深度合作,完成“365工程”提出的6大主要任务,包括工业互联网建设咨询、工业互联网网络提升、企业云化应用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区建设等。
从工业统计数据看,2018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1248.5亿元,已超越广东成为中国实力最强的工业省份。从工业与GDP占比看,江苏以44.5%的占比高居各省榜首。显而易见,江苏工业产值已撑起江苏经济的“半边天”。而从这些年的工业政策看,江苏工业规模的快速发展,与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化发展是分不开的。未来,随着华为以技术赋能江苏的工业制造企业,江苏很有可能持续拉大与其它各省的工业实力差距。
6月23日,以“进而有为”为主题的“华为云与计算选择不凡城市峰会2020”首站将正式在南京开启。届时,华为将与江苏省的政府和企业共同探讨城市将如何乘新基建东风,实现自身智能化转型升级,推进整个江苏的高质量发展,还有更多行业解决方案、中小微企业扶持措施等重磅发布,值得期待。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