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智家2019-07-09 10:42:48 热度:

中石化长城润滑油:突破机器人润滑领域技术壁垒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中石化长城润滑油以“技术+市场”研发模式,挑起工业机器人润滑技术国产化的脊梁,为降低我国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所需成本不舍余力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领域,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一大推动力。然而,“高价”一直是机器人的标签。自诞生以来,被外国巨头垄断的工业机器人基本上都是大型企业的专用,到近几年中小企业才开始响应国家号召用上这个“高大上”的产品。但是,机器更换后,很多企业被零部件技术的壁垒所束缚,设备的维护成本更是“压力山大”,特别是作为支撑机器人正常运转的润滑油、脂的长期替代品,超高的维护成本对我国的机器人有着很大的制约。

为了更好地协助中国工业“智能制造”,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领航人,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利用“技术+市场”的研发模式,挑起工业机器人润滑技术国产化的骨干力量,不遗余力地降低中国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所需的成本,凭借不屈不挠的坚韧,成功打破了国际垄断,建立了中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润滑标准。

攻克技术难关,润滑“明珠”熠熠生辉

近年来,为满足产业转型需要,推动智能制造实现,我国提出并强调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持续出台且发布了多项扶持政策与红利补贴,有效推动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2.3亿美元,超过了整个机器人市场规模的70%;从2013年到2018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平均增长率接近30%,增速格外惊人。

尽管中国的机器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国产零部件从性价比和品质上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优势,尤其在“三大核心零部件”方面,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高,采购这些零部件就占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其中,在全球减速器市场上,日系垄断了85%的份额,国内高价购买占生产总成本的45%,其本体到辅助材料也都近乎垄断。同时,作为支撑机器人正常运转的润滑油、脂长时间没有替代产品,超高的维护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机器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以及国产化进程。在外资的“围剿”下,为填补国内对工业机器人润滑油、脂领域的空白,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领航者,中石化长城润滑油敢为人先,依托航天科技,通过“技术+市场”的研发模式,突破机器人润滑领域技术壁垒,率先实现了工业机器人润滑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工业机器人精细复杂,对各个部件润滑管理的要求也精益求精。其中,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保障减速器的顺畅运行是机器人正常工作的关键所在,要求润滑油脂具备良好的抗微动磨损性能以及减少设备磨损。中石化润滑油公司北京研究院机器人事业部孟博士介绍,为了研究探索减速器的润滑技术,2005年,长城润滑油对进口减速器进行解剖研究。在国内市场上还没有任何现成的规范和准则可以作为依据的情况下,从减速器的结构形式入手,经过三年的自主技术研究,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积极合作,不断改进优化配方,反复实验与实际应用,成功研发出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减速机的专用油,并在2017年正式推出市场。

孟博士表示,得益于长城润滑油自主研发的双摩擦改进剂协同技术,长城润滑油油品的摩擦系数能够长期保持,减少齿轮的微动磨损,延长了油品寿命。以工业机器人减速机专用油sinopec ro150为例,常见机器人润滑油品仅能提供5000多小时的有效润滑,而长城产品设计寿命已达10000小时,该油品已应用于国内多家企业,用户反馈俱佳。此外,长城润滑油还攻克了工业机器人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关节漏油问题,对密封件腐蚀的问题也得以解决。在延长换油周期的同时,也避免了漏油导致停工检修的情况出现。

目前,长城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配套润滑产品,已经在汽车制造等领域获得很好的应用,并走进了国内外数十家机器人制造商,与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abb、kuka,国内领先的绿的、新松等知名企业紧密交流,产品应用试验陆续在神龙汽车生产线、捷豹路虎生产线、广东某码垛生产线等生产一线获得成功,验证其比肩国际的优异性能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润滑脂方面,长城润滑油创造性地将航天专用谐波减速机专用脂进行了改进优化,研发出了机器人专用谐波减速机专用脂,实现了航天科技民用化,填补国内机器人润滑领域空白。特别是解决了润滑脂的添加剂配伍问题,为润滑脂流动性和承载能力找到了平衡点,同时依托领先的工艺技术,对产品进行了匀化处理,保障润滑效果稳定。

服务更“接地气”,物超所值发挥“大效益”

作为既能为机器人提供润滑油,也能为机器人提供润滑脂的企业,长城润滑油为中国工业“智造”提供全面的本土化服务,助力中国制造在运营效率、维护成本、使用寿命、安全环保等方面抢占优势。而本土化服务的加持也让长城工业机器人润滑油获得了极高的用户口碑。孟博士表示,“从用油维保成本看,外资品牌每台工业机器人在油品维保方面油品购买与人工服务需要1:1的费用,大概在8千-1万元左右,而使用长城润滑油进行国产化替代,在6千-1万小时换油周期下,一年能为一台普通工业机器人节省30-50%的实际费用,且我们在全国有五大技术支持中心,四大研究院,能够第一时间识别和响应用户需求,本土化的润滑服务更加快速、高效、高质量,更加物超所值。”

目前在我国,用机器人来替代人工生产流水线的事情主要是大企业在做,但我国工业制造领域中小企业占据大多数,且它们的智能化转型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整体覆盖率不是很理想。相比大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更有经验且更规范化管理,中小企业所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少,且小品牌居多,缺乏对机器人润滑管理的意识和专业知识。对此,长城以“技术+市场”模式,特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扎一线,与客户一起“走市场”,了解需求,为一线用户带去全面的润滑管理培训。

“很多中小企业本身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了解不足,对润滑油的选用和替换知之甚少,一方面面对高维护成本压力,一方面又不敢轻易更换设备认证手册中推荐的油品。”孟博士指出,“经过几年的试验、监测,我们产品技术、质量参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却因为垄断而被封锁在市场之外。”对此,长城润滑油以技术实力为承诺,以试验数据为证言,以“小润滑”发挥“大效益”,凭借领先的技术、过硬的品质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更多用户的信赖。

此外,长城还提供实时的油品监测服务,除了工业机器人润滑,还能够为其联动装置提供整体的润滑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已有产线的问题或者实现新建产线的润滑需求。这也让长城润滑油不仅打破了国外巨头在工业机器人辅助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大幅度拉平了机器人日常维护的价格,且让企业在选择“国货”时更有底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业内专家指出,从细分及配套领域布局的战略或许是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突破枷锁的最优选择,构建机器人产业链共荣生态圈,实现核心零部件厂商、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辅助材料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国产替代的必经之路。凭借“不服输”的创新基因,长城润滑油“国字号”的使命担当,在一次次配方完善中技术走向成熟,现在,作为中国机器人润滑脂行业的领导者,长城润滑油确立了中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减速机专用润滑产品平台,改变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机行业没有现行标准的现状,拥有推进中国机器人产业链的技术。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