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摘要: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机器人刚刚起步。现在,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依靠技术创新,已经进入国际市场。
还记得去年的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吗?移动机器人和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北京8分钟”惊艳了全世界,让全世界都惊叹,我们的科技水平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
对于观众,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机器人来自哪里?它们其实都是出自沈阳新松公司,在这8分钟里,对于研发它们的科研人员来说,是屏住呼吸的8分钟。
新松机器人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这个节目开始前的节目是喷火的节目,喷火的冰上满是油,这时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很高,摩擦力几乎消失了。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王天然:那时候觉得那8分钟太长了,那时候人家没人说新松,人说中国人整那玩意什么啊,坏了,砸了。
这8分钟的表演也是中国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开发企业的成年礼,2018年,新松十八岁了。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王天然:机器人行业说是美国人在50年代就有了,我们最开始做机器人跟国外的差距是太大了,那个时候日本已经变成是机器人的王国了。
王天然是中国最早研究机器人的专家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他和一批科学家孕育了中国的第一代机器人,但那时因为没有实现产业化,机器人无法被推广应用。1999年,国家提出“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第二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多名科技人员集体“下海”,迈出了中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曲道奎:机器人要是再在技术层面循环,是很难进入到国民经济生产,机器人的作用是发挥不出来的。
企业成立之初,没有产品、没有客户,仅有的就是“产业报国”的满腔热情和20几个聪明的脑袋。
为了开拓市场,这些昨天还只需要和机器打交道的专家们,转身就要到客户面前去推销产品,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最难的。
王天然:客户第一句话就说我们国产设备不考虑,那还谈什么呢?
记者: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从来没有放弃过?
王天然:我们不能放弃,我们放弃了的话,我们要发展高技术,实行产业化,产业化形成产品,产品不卖出去算什么产业?
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想让刚刚走出实验室的机器人挤进市场,他们瞄准了中国市场空白,制造国家最需要的东西。
真空洁净机器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之一,这种机器人可以在真空环境下灵敏地完成对芯片的抓取、搬运和传输。
新松公司半导体装备事业部总工程师谭学科:它的洁净度我们可以类比为,如果空气中有100万个颗粒,那在这个环境里,只允许有一个颗粒,机械手里边所有的传动部件所有的油脂,不能挥发,不能产生颗粒。
这种真空洁净机器人,之前只有美国掌握研发技术,我国芯片制造装备完全依赖进口。2005年,新松开始研发真空洁净机器人,这相当于从零开始。
谭学科:最大难点是有一些部件我们在市场上买不到,必须独立攻克,比如说像一些核心的传动钢带这些部件,我们经过了至少一两年的测试。
2009年,新松自主研发的真空洁净机器人投入市场。目前,正在测试的真空洁净机器人最大负载能力已经达到了16公斤。中国企业可以用中国的真空洁净机器人自主生产芯片。
曲道奎:新松的基因来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发本身就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
在这不到20年的时间里,新松改写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为了激发科研团队持续的创新热情,企业保证每年科研投入占净利润10%以上,同时还制定了各种奖励机制。像参加“北京8分钟”的机器人团队,就获得了新松100万元的奖励。
这款蛇形手臂机器人是80后工程师王健最新的研发成果,去年首次亮相第四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就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新松公司特种机器人事业部工程师王健:它可以像蛇一样深入那些狭小空间,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只能沿着一个方向、一个轴运动,上下或者是左右运动,我们这个机械臂,每一个关节都可以万向的运动,它具有12个关节。
近三年来,新松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都超过200项。
如今中国机器人正在向智能生活领域发力。今年4月1日,德国汉诺威工博会盛大开幕,新松携多款机器人创新产品与智能制造技术在展会上亮相,与全球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参展企业同场竞技。
曲道奎: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中国终于在机器人领域达到了一个国际大平台,而不单单我们中国自身是一个大的市场,关键是在国际这个舞台上,终于有中国人站到上面去了。
看到我们中国的机器人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都会由衷感到自豪,像新松这样优秀的机器人企业有很多,我们中国的科技水平在未来会越来越棒,越来越出色,会让全世界都为我们喝彩。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