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2017高工机器人全国巡回研讨会”即将隆重启幕,将携手机器人行业各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全国三大区域三十城展开深入巡回调研。
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学院均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均为工学类,四年制本科;东方机器人谷”实际上是个小微企业发展孵化平台,在运作上也将全方位复制瑞典机器人谷的成功经验;沈阳市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对机器人行业的产值目标设定在2020达到200亿元。
教育部昨日消息,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教育部正式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其中,辽宁省内的高校有33所高校有新增专业。其中,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学院均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均为工学类,四年制本科。据了解,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机器人系统集成厂商以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工作站的装调、设计与改造,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从机器人人才储备来说,辽宁已经走在了前列。而这也得益于辽宁在机器人产业上的长期战略规划,在省会沈阳,有中国机器人行业龙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上市公司新松,作为沈阳最大的企业,数百亿的市值成为机器人产业的有力助推。而沈阳的自动化产业良好势头,无疑将极大拉升辽宁省的整体水平。
除了在人才储备方面,沈阳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得到了国际机器人先进组织的认可。近日,“瑞典机器人谷——东方机器人谷暨沈阳市——韦斯特罗斯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论坛”在沈阳举行。
本次论坛由沈阳市人民政府、瑞典韦斯特罗斯市政府主办,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承办。从论坛具备的官方背景,可见沈阳市的机器人产业布局已经上升至战略层面。
据了解,此次论坛聚集多位政企学界精英,围绕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双元制职业教育”等主题展开座谈交流,共同为沈阳经济产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瑞典机器人谷:专注于机器人的新“硅谷”
作为此次论坛合作方之一的瑞典机器人谷成立于2003年,为了推动创新和产业发展,瑞典政府旗下的瑞典创新局(Vinnova)开始资助“机器人谷”项目的建设。如今,“机器人谷”已经成为新思想、新科技的“摇篮”,为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极具应用前景的机器人创新科技。
截至2010年,共有16家新企业和16个新产品在“机器人谷”诞生,这些数字到2015年几乎翻番,分别达到28家新企业和32个新产品。
虽然与中国的规模,甚至与上海的规模相比,“机器人谷”所取得的成就还不算很高,但是对一个人口数不到1000万的国家,这些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据了解,“机器人谷”项目的主干由ABB、沃尔沃、阿特拉斯?科普柯和伊萨这四家在机器人领域十分活跃的公司组成,同时,机器人谷还拥有众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其中不少是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分包商。
事实上,“机器人谷”不仅在瑞典家喻户晓,而且在国际上也拥有知名度:
2009年,GiraffTechnologies公司从硅谷搬迁至“机器人谷”,这一决定对“机器人谷”项目的创始人们来说是一重大成功标志。在“机器人谷”的协助下,Giraff公司不仅获得财政支持,也获得更多来自瑞典各市政当局和护理机构的商机。2012年,日本公司CyberdyneInc.追随Giraff步伐,成为第二家在“机器人谷”落户的国际公司。
东方机器人谷:中欧智能制造产业合作再添一“谷”
据东方机器人谷项目运营方、中瑞福宁机器人沈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丹华说,“东方机器人谷”实际上是个小微企业发展孵化的平台,在运作上也将全方位复制瑞典机器人谷的成功经验,把更多企业引进到东方机器人谷里,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成果转化和小微企业成长的平台。
目前,东方机器人谷项目坐落于沈阳铁西区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该产业园区由国务院于2015年12月批复建设,在战略层面上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这对沈阳市乃至辽宁省来说无疑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沈阳市正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先进的理念标准和技术,规划建设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通过对接世界各国,努力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沈阳市委常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晓东说:“此次瑞典机器人谷与东方机器人谷的战略合作,必将成为沈阳和瑞典开展务实合作、共赢发展的典范,对促进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中瑞合作发展将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对此,瑞典机器人谷总经理艾瑞克表示:“沈阳产业结构与我家乡韦斯特罗斯市非常相似,我们都有发展机器人工业的良好基础。东方机器人谷的概念,与我们非常契合,中方有相应社会资本和各类基金都愿意参加这样的产业,我们有相应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如果两个城市之间通过各取所需、发挥各自优势的合作方式,是非常可行的。”
到2020年,沈阳机器人产值达到200亿
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上日程,对外积极寻求合作之外,沈阳在机器人相关的配套产业政策也跟上了进度。近日,沈阳市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总体思路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这一主题,推进“沈阳制造”向“沈阳创造”转变、“沈阳产品”向“沈阳品牌”转变、推进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
在该《方案》中,对机器人行业的产值目标设定在2020达到200亿元。要求在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领域有重大突破,自主研发与配套能力更趋稳定,建成一批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到2025年,整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抢占医疗、家用服务机器人等需求增长强劲领域。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