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利用到人心俘获,是市场运作和商业营销的内在过程。只是善恶之间、道德去存的徘徊也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在任何时刻给任何一个行业带来冲击,尤其是新生事物。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一面国民照妖镜,折射出无秩序状态下的人性选择,那么层出不穷的无人机“黑飞”事件,在不断忽视基准规则、触及危险边缘的情况下,也极有可能逼迫政府对该行业拦腰斩击。到最后与其说是商业模式探索之路撞到了现实的墙壁,还不如说是败在了人性的贪婪和侥幸。
不过,存在即合理,商业利用人性需求的同时就必定要承担其消极作用,又或者这些难题的出现预示着行业的又一次升级和转变。就像对消费级无人机航拍、娱乐的飞行监管,或许是无人机竞技比赛的契机,作为一个依托无人机技术产生的市场,未来也极有可能凭借技术的改进而更加专业化和商业化,方兴未艾继而蒸蒸日上。
“黑科技”普及之前,或许都可以来场比赛
科技成果从诞生到应用再到商业化运作所经历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已经逐渐缩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些天然携带危险因素的项目,虽说未来有可能会颠覆现在的某个产业模式,可终归还是要受制于当下消费者的思维认知和政府监管。后者自然无可厚非,可前者的突破绝非仅靠概念营销就能达到,这时候一场简单粗暴的对抗赛更能令产品在受众群体中印象深刻。就像阿法狗的两次登场,可以说将人工智能的标签紧紧和谷歌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认可。
技术赛事由来已久,比如汽车行业滋生的赛车,游戏产业衍生的电子竞技,它们的独立存在既是所属领域职业化和成熟化的产物,又是消费人群的必要需求,最关键的是它们与行业相互作用、共生共存。从这个角度来讲,“黑科技”成果以体育竞技的形式表现同样能起到相似的效果。一方面,最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和普及度并不高,再加上价格相对昂贵,很难真正触及消费者的硬性需求。而偏娱乐性的竞技比赛如果能够借助直播等新媒体,呈现出炫酷的科技实力或者丰富的视觉体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进消费者对一项新产品主要性能的了解,这不失为一种更专业的营销方式。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