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战略机器人网2018-02-27 09:13:00 热度: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最新机器人密度全球排名

LX A i 中 国 网 Q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18年2月在法兰克福发布的最新报告,自动化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速,全球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74台/万人(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而在2015年,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为66台/万人。按国际区域进行划分,欧洲平均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99台/万人,美洲为84台/万人,亚洲为63台/万人,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转向自动化来满足其制造需求。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最新机器人密度全球排名

图表1 - 全球机器人密度排名(第1-21名),自动化发展程度前8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丹麦、美国、意大利

亚洲作为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机器人装机量的增速在全球也排在首位。2010~2016年之间,亚洲机器人密度的年均增长率为9%,美洲为7%,欧洲为5%。

亚 洲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在2013~2016年,机器人装机量显著增长,由2013年的25台/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68台/万人。在最新数据统计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第23名,政府也不断通过政策扶持,欲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打造为全球自动化程度前十的国家,在产业政策《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到2020年之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达到10万台(2017年数据显示,在中国,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外资品牌机器人销量为6万台),其中六轴以及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

韩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排名第一。这个数据从2010年保持至今,其机器人密度(631台/万人 )比2015年的531个数字有了明显的增长,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这种高增长率依赖于韩国制造业新装机器人数量,尤其是在3C和汽车行业。

根据IFR统计,韩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的增长主要来自电气/电子和汽车产业的持续装机,韩国贸易部在2016年宣布将在五年内花费五千亿韩元(四亿五千万美元)来扩大其机器人产业, 该国在企业研发中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韩国拥有发达的电子产业,如三星电子、LG等这样的世界级电子工业企业都是韩国的;在汽车行业有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等知名品牌,还有现代重工、斗山机械等装备领域的巨头企业,这些行业使用机器人的频率相当高,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新加坡,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排名第二。2016年机器人密度为488台/万人,相比2015年的398台机器人密度多出了90台,其中约90%的机器人应用在3C行业。曾经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以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为三大经济支柱,其中电子产业已经成来新加坡的重要经济增长来源,全球有40%的硬盘和十分之一的晶片都是在新加坡制造,去年的新加坡电子产业集群产出同比扩张33。5%。

新加坡正在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更多的行业,包括医疗保健、建筑和各种服务领域。政府在机器人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2016年当地政府宣布在三年内计划向本国机器人产业额外投入4。5亿美元。

日本,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排名第四位。机器人最初发迹于美国,却在日本率先兴起。2016年机器人密度为303台/万人,仅次于德国的309台/万人,相比2015年的305台/万人出现了轻微下降。下降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汽车市场的萎缩,厂商不需要进一步扩大产能。加上日本汽车公司越来越多地在海外扩大生产设施,特别是在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美国、墨西哥等地区。此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越来越多地迁移到客户所在地。

不过,日本机器人制造商大大增加了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其主要是针对于全球市场需求的增长。日本是当前全球最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国际四大家族中就有2家为日本企业(发那科、安川电机)。2016年,日本机器人生产能力达到15。3万台,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在全球机器人供应中达到52%的市场份额。对于日本来说,国内机器人市场或多或少是一个饱和的市场,这只是从汽车产业来看。然而,日本新材料、新生产工艺和电子行业产能的增加也将导致更大的工业机器人销量。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