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3.11万台,同比增长68.10%;2018年前2个月,产量近1.9万台,较2017年前两月同比增长37%。
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机器人领域的资本运作也此起彼伏,并购、融资事件频发。不过从新三板公司的业绩来看,“盛世”之下,企业“马太效应”也逐步凸显,机器人行业业绩分化加剧。
业绩分化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4月13日),已有20余家新三板机器人公司发布2017年业绩。
目前净利润最高的是伯朗特。2017年,伯朗特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73%;净利润4667万元,同比增长57%。
伯朗特董事长尹荣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高增长主要源于公司自2016年底逐步从直接销售向应用商销售转型。
伯朗特通过给应用商让利、返点(最高返点达20%)、提供授信等,使应用商成为公司的“命运共同体”,公司成为“天下智能制造领域草根的创业平台”,2017年应用商为伯朗特贡献了72%的营业收入。
主营机器人玩具制造的佳奇科技,2017年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3667万元,同比增长20%。
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的江苏北人,2017年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400万元,同比增长40%。
从净利润规模看,2016年净利润1000万元以上的10家新三板机器人相关企业,除了天弘激光和超力电机2017年净利润下滑,其他8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正增长企业占比80%。其中,天弘激光净利润下滑是因为扩大生产、投入增加;超力电机则是2016年确认了2200多万元股权收益所致。
相比之下,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内的16家机器人相关企业,2017年净利润下滑的有7家,正增长企业占比仅56%。而2016年净利润在500万元以内的森井科技、白马数控、高登威等,或盈转亏,或亏损进一步扩大。
“公司的发展前景主要还是看公司有没有找好定位,做好创新,做好市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不认同中小机器人企业发展受限的观点,“在一些细分领域,很多中小机器人企业发展非常好,我们颁奖的中小机器人企业中,很多业绩增长都不错。”
在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等单位举办的2017年深圳机器人年度评选上,新三板公司中源智人,以及曾在新三板挂牌的朗驰欣创等公司获评“技术创新企业”。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