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8-05-02 10:01:00 热度:

迪曼建言大湾区机器人产业:聚力蝶变创新局

LX A i 中 国 网 Q

迪曼机械人(香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宋思贤日前出席此间举办的首届“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并在活动期间的首场高峰论坛就机器人产业发表演讲,分析“数字中国”给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建言粤港澳大湾区把握“天时地利人和”,谋求机器人产业的“量变”、“质变”。

迪曼建言大湾区机器人产业:聚力蝶变创新局

宋思贤在“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高峰论坛上演讲

宋思贤在活动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席卷全球的创新科技和新兴经济浪潮中,“机器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包含耳熟能详的人工智能、云端、大数据、VR/AR、无人机、物联网、电商,以及其他以人为本、提升效率的智能科技,都可被纳入“机器人产业”范畴。

作为“粤港澳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发起人,宋思贤目前正积极推进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生态链的布局和构建。他认为,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香港具有成熟的国际金融和产业整合商业模式;深圳是创新产业的发展高地,聚集着大量的科研专才和创新人才;澳门有着成熟的旅游娱乐、教育、养老产业。“这些都为机器人产业整合和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和资金支持,也为跨区域的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整合提供了契机。”

宋思贤说,我们应把握这一时代大潮的难得机遇,同时充分整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和优势,在“量变”进而“质变”的基础上,开创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的广阔未来。

他认为,大湾区聚合了“9+2”的人才及资源,有着从工业到企业、到商业等的广阔丰富应用场景,已经为机器人产业打造了最佳的“量变”平台,将为进一步的技术升级和突破也就是“质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为了谋求后续的“质变”,既需要政策环境的引导和扶持,也需要整个产学研各领域的共识和协同,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大众的认同。宋思贤说,国家正积极发展“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将为机器人产业的突破不断积累条件。”

目前,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大湾区未来创科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本次“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开幕式上致辞表示,特区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大量投资未来,为创科发展预留500亿元(港币,下同),其中100亿元会用作建设一个“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及“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以吸引世界和内地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赴港,与本地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更多中下游研发项目。

迪曼建言大湾区机器人产业:聚力蝶变创新局

2017年11月,宋思贤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宋思贤说,迪曼一直致力于在创新领域上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紧密联系全球顶尖企业和研发机构,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大湾区这个充满希望的“舞台”上,迪曼会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推动机器人市场需求的“量变”,不断增进市场对机器人产业的认知,让市场有条件进行更多的比较、考虑和选择。同时,在研发方面发挥引领、协调作用,“令创新不重复,有效不浪费,从而为机器人产业的‘聚力蝶变’不断积累条件”。

宋思贤认为,在创新科技范畴,科技的研发需要通过实体化应用场景去操作、落地,并需要时间改良、累积,同时源源不断地从资本和市场获得动力。

对于机器人产业在大湾区的未来,宋思贤充满了信心。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相当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各城市的互补优势明显,集资金、人才、资源、市场等诸多要素于一体,能够充分满足这些需要,从而让“量变”、“质变”有效地发酵。“随着产业生态链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大湾区可望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创新重镇。”

来源:新华网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