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虚拟主播多语种播报、中英文混合识别、方言和普通话实时互译、英文菜单拍照翻译、录音添加标签可回溯查找、人机互动的语音搜索、根据学生知识掌握度精准推送习题……5月21日,科大讯飞在上海办了一场没有串场主持人但充满“黑科技”的2019新品发布会,展示了覆盖生活、办公、学习的一系列消费级产品。
南都记者现场看到,此前已经在全国两会、互联网岳麓峰会、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等重要场合亮相的科大讯飞多语种A.I.虚拟主播,这次以9种语言同步直播的升级版来了个开场“首秀”。接着,以一套深蓝色西装出场的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以声音仿真度极高的变声技术作为演讲开场白。
多语种虚拟主播小晴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逐步从技术研发进入典型应用阶段,教育、医疗、司法等多个行业都存在着人工智能的身影。“2019年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落地元年,A.I.将在今年开始进入应用红利兑现年”,刘庆峰强调,判断A.I.技术价值兑现有三大标准——真实可见的实际应用案例、能规模化应用的核心产品、能够统计数据的应用成效,未来人工智能还有几大核心技术鸿沟值得跨越,涵盖多模态拟人交互、常识推理突破、通用人工智能,而突破核心技术跨越鸿沟的关键路径在于“算法突破”、“脑智同飞”、“人机耦合”。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过去一年,科大讯飞培育和塑造A.I.消费产品,借助人工智能优势发力C端,扩大了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依据官方数据,2018年科大讯飞 To C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5.17 亿,同比增长 96.54%,在整体营收中从前年的1/4占接近1/3,消费者领域已经成为科大讯飞新的增长点。
会场,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携几大产品线负责人相继上台,分别发布并介绍面向C端消费者的五大新品——支持58种语言和中文之间互译的讯飞翻译机3.0、可语音搜索内容的智能录音笔、能够纯离线识别的转写机、语音信息实时转写的智能办公本、拍照录入试卷错题的讯飞学习机X1 Pro。此外,还发布了全新的AI Agent(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iFLYOS 2.0,开放超200项核心技能,助力开发者快速落地智能硬件产品。
“为什么我们要来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第一,做C端有它的利润空间和更广泛的市场规模”,其次,是因为要把一个技术最好地体现在用户面前,用户更需要完整的体验。胡郁在接受南都记者等媒体采访时解释,同时进一步强调,科大讯飞发展业务遵循“聚焦”的原则,以避免资源被分散使用,“我们确实一直在思考在做"减法",“要有一个良好的正向循环,才能使我们核心技术用在最终产品上的整个流程和框架更合理。”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
在对行业的预判方面,采访中胡郁也坦言,科大讯飞面临的挑战不小,要看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商业终局判断是否正确,“只有把它做出来,才知道它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个中间就有机会成本的存在。”“关键就在于是否对未来有真正的预见性,眼光长远与否,和能不能下定这种决心,去在这方面大规模投入。”
【Q&A】
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在少量的产品上
记者:一直以来讯飞给大家印象是深扎B端赛道,为什么这两年越来越多去布局C端产品?对于讯飞而言意味着什么?在C端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
胡郁:为什么我们要来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做C端有它的利润空间和更广泛的市场规模,因此这是一个发展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且在智能硬件的时代有很多颠覆性的、甚至是新鲜的地方是可以去开发的。
第二,是因为我们发现要把一个技术最好地体现在用户面前,不得不去做一个完整的事情。现在有讯飞的语音听写技术,但是不把录音笔、办公本这些东西做出来,就不能够保证用户最后使用的这个产品是极致的体验。讯飞也是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以后,形成一个成体系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推进往C端这方面去做。
记者:科大讯飞推广了这么多的新产品,从2018年的年报来看,推广、销售、研发费用对利润的压力很大,下一步怎么去平衡收支,保证下一年的业绩更好看?不断推出新品的讯飞在哪些方面做了“减法”?
胡郁:我们发展业务遵循聚焦的原则。以前科大讯飞的产品还是太多了,资源可能会被分散地使用,而这次大家看到的所有产品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并且经过公司内部的审核和验证,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产品。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在少量的产品上,而不是说有很多的产品,然后每个就去试。所以说从这点上来讲,我觉得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的过程中,希望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精品、都能够创造价值。
我们确实一直在思考在做“减法”。要有一个良好的正向循环,才能有可能使我们核心技术用在最终产品上的整个流程和框架更合理。
我赞成互联网思维,但是我并不赞同很多互联网公司去通过“烧钱”的方法去做推广,有可能你“烧”出来的不是那种刚需。作为一个技术创新型的公司,而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来优化核心技术和迭代产品。
产品经理永远是稀缺的资源
记者:科大讯飞各个部门领先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胡郁:我觉得现在科大讯飞如果还是要靠技术领先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业绩的话,这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证明,说明你还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技术提供商。我们不是一个技术服务的提供商,而是一家创新型的IT企业,我们利用各种创新的思维,来构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具体涵盖两种:一种是源头核心技术的系统创新,还有一种是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微创新打造出好的产品,再结合好的商业模式。源头核心技术的领先是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把资源分出去,花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微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面。
记者:目前为止科大讯飞从b端到逐步向c端发力的过程当中,需要去突破的一个天花板是什么?
胡郁:这么多年来,科大讯飞核心研发平台在源头核心技术、系统创新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积累。但是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微创新这个领域,我们需要人才。产品经理永远是一个稀缺的资源。
公司从To B转向于To C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技能是缺乏的。比如市场、销售,怎么做电商、怎么做线下渠道,怎么做品牌的宣传、设计等。这些方面都是我觉得很大的挑战。
转型To C的时候,其实外界好多认为我们是为了更好地去变现,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是有很多是我们应用层面技术层的落地,会更好地诠释到消费端、C端,让用户去体验到。
二次元虚拟主播等代表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记者:科大讯飞多语种AI虚拟主播“小晴”此次亮相引发关注。AI虚拟主播产品在科大讯飞的整体定位中大概是怎样的?“她们”如何与人类进行分工协同?
科大讯飞虚拟主播项目经理邵俞鹏:“小晴”在发布会上实现的多语种直播,让我们看到了向世界同步发声的可能性。虚拟主播作为人类主播的助手,可以在紧急新闻播报上临危受命,迅速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播报,同时基于各项核心技术所打造的AI虚拟主播系统就仿若一个虚拟的演播室,所有的音、视频输出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随着AI应用大规模爆发,未来新闻播报、主持、二次元虚拟主播等都是很好的创新应用和技术发展方向,虚拟主播也将会具备更多的技能。
目前,科大讯飞和多家头部媒体达成战略合作,希望能够打造更多“AI+媒体”的行业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帮助广大媒体工作者提高效率,令其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发表他们的独特见解。
今年继续保持40%-50%增长
记者:科大讯飞在业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年在营收方面有什么目标?近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需要关注的?
胡郁:每年我们的增长率都保持在40%-50%的区间,连续很多年。我相信科大讯飞在2019年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科大讯飞当然面临很大的挑战。以语音交互领域的智能音箱为例,大家都是花钱、贴钱往里面砸。而科大讯飞现在还没有看到哪一个产品值得我们要花钱在里面砸的。
我们并不认为现在花钱往里面砸的那些方向,是代表了将来的方向,我们还没有真正看到这方面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看法有可能也会错过一些机会。所以说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商业终局判断是否正确很重要。
很多人说语音交互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的入口,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声音认为这有可能是个伪命题,但是你没法通过口舌之争来决定这件事情正确与否,只有把它做出来,才知道他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个中间就有机会成本的存在。关键就在于是否对未来有真正的预见性,眼光长远与否,和能不能下定这种决心,去在这方面大规模投入。
应对产品同质化竞争
记者:科大讯飞这么多年来在AI产品化都走得比较前面,特别是to c的产品,几乎每推出一款产品,就会迎来友商的跟进。此次讯飞发布的产品有哪一款是不怕行业同质化低价竞争的,为什么?
科大讯飞智能翻译业务部总经理翟吉博:低价的翻译机产品在市场上目前也不少,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其实还是看他满足的目标人群的需求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这并不只是价格维度的竞争,还是要看产品本身是不是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
合肥讯飞读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锟: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对于智能办公本也一样存在。关键就是在于我们每一个产品给客户带来了什么。如果说竞争,我们怕的就是讯飞把这样的一个产品的形态和商业模式都给很多友商探明了以后,大家实际上不是从价值、而是从概念出发来去做这种无效的、或者是说偷换概念性的一些竞争。
比如说智能办公本,大家并不是从价值角度上将其视为一个改变习惯和提升效率的工具,而是就当作一个可以朗读出来声音的大屏电子书。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衡量的话,它可能会采用玻璃屏等材质,成本相差很远。
如果把它弱化、混淆成了概念型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担心的事情,因为本质上对于行业和消费者来说,今天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工具去改善它的生活和工作,而不是需要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或智能工具充斥于他的书包,或者房间。讯飞创造的一定是价值,而不是创造一个形态。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