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蒋琳 发自昆明 因为《奇葩说》红出圈的知名经济学者薛兆丰,在5月21日的2019腾讯全球生态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从技术走向商业的快与慢》的演讲。
薛兆丰正在发表演讲。图/南都记者蒋琳
他认为,对于从技术到商业的转化,人们要有耐心和全面的观点,因为技术很可能在意想不到的领域很好地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应该关注技术的短板,并结合人性对未来作出判断。
*1*
谈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想法太乐观也太悲观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我们在做一年的展望的时候,往往会高估了一点所能够做的事情,而低估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所能够做的事情。”
薛兆丰表示,无论是集装箱的发明,还是互联网,抑或是教育,即使过去几十年出现了许多构想和革新的技术,但从技术到商用依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甚至还存在传统方式和新型方式并用的情况。
因此,当提及“人工智能很快就能战胜人类”的观点的时候,他直言“这种想法太乐观了,或者也可以说是太悲观了”——“我们人自己连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怎么能帮助机器战胜我们自己呢?”他解释道,我们以为机器会自己学习,其实它背后还是有大量的人工辅助。
他举例说,假设当场记录下在场的每一个原子的每一个状态、每一个轨迹,人工智能可能也对当天发生的事情及其意义一无所知。所以,他认为从技术到应用往往要经过数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薛兆丰观察认为,从技术到商业不会以点或线展开,而是以面来展开的,换言之,人们未来回过头来看,与当年的想象通常会存在偏差,因为人们往往不会知道技术会在哪个领域得到透彻的应用。
在《流浪地球》这样超前的科幻小说里,有一个细节是50年后的地球人还在用一个圆形的方向盘、在地下城打麻将。“说好的自动驾驶去哪了?”他感叹,即使按照现在的技术发展把小说情节改成人们戴着VR眼镜玩游戏,十年后的人依然会讥笑人们今天的想象力。
*2*
关于未来:取决于未知因素而非已知
今年2月,“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宣布停产。薛兆丰认为,这个商业项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商业应用除了需要考量技术上的可能性,还要看人的需求——“我们在了解技术的同时也要了解人性”。
“如果人们愿意省汽油的话,他们会跑到一个大的集散地,乘坐A380去另外一个大的集散地,再分散到他们的目的地;但是如果人们认为时间宝贵,他们就会选择点对点的飞行,哪怕点对点之间的飞行平均成本要更高。”
在他看来,技术遭到的另一大挑战是隐私。他说了一个他很喜欢举的例子,Kindle电子书上有一个highlight功能,打开就可以看到其他人都批注了哪些地方。“有了这个highlight的话,我们很短时间就能看到这本书的重点,但是这多多少少是以牺牲用户隐私为代价的”。
“没有人愿意自己被识别被跟踪、被记录、被统计、被分析,但是如果我们绝对保护一个人的隐私的话,那么互联网的价值就不能够充分地被攫取出来”,他总结说,从技术到商业的转化,不仅要看长板,更要看它的短板,比如在保护隐私和利用数据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人们总喜欢展望未来,但薛兆丰坦言,他认为对未来的展望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是因为它“取决于那些我们还不知道的因素,而不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因素”。正如一个未来学家曾说的,所有真正带来革命的技术都是一种魔术。“这里的魔术就是指我们认为不可思议、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说。
本文网址: